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01179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作用[1]。自2011年重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我院也相应调整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组织开展了相关专业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本文对我院ADR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分析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改进我院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普爱院区各临床科室2012至2013年填写的155例ADR报告表。 1.2方法整理资料后将患者年龄、性别、既
2、往ADR史、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ADR报告类型及转归等信息录入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ADR患者一般情况155例ADR报告中,男54例(34.84%),女101例(65.16%),各年龄段人群均有ADR发生。既往有药物ADR史者7例(4.52%),无ADR史者94例(60.64%),ADR史不详者54例(34.84%)。见表1。 2.2ADR给药途径分布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为常见,达到125例,占80.65%;其次为口服给药15例
3、,占9.68%;外用给药8例,占5.16%;皮下注射给药6例,占3.87%;肌内注射给药1例,占0.64%。 2.3ADR涉及药品种类分布155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12类63个品种,其中抗肿瘤药物引发的ADR位居首位,其次为抗感染药物。见表2、3。 2.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我院报告的155例ADR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多见。见表4。 2.5ADR关联性评价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ADR关联性评价标准,155例ADR报告中评价为肯定75例(
4、48.39%),很可能63例(40.65%),可能14例(9.03%),待评价3例(1.93%)。 2.6ADR报告类型及转归结果155例ADR中属于已知的一般反应135例(87.10%),新的不良反应9例(5.81%),11例为严重的不良反应(7.09%)。经过停药或对症治疗等处理后,96例(61.94%)ADR患者痊愈,58例好转(37.42%),未好转1例(0.64%),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 3讨论 本院2012至2013年填写的155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87,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
5、我院就诊人群中女性患者比例高有关。由表1可知,ADR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但45~59岁的中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3.87%,其次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5.48%,提示中老年患者是我院发生ADR的高风险人群,由于许多器官的储备功能明显下降,对处置药物的能力和对药物反应上与青年人有明显差异,加之合并用药种类增多以及对医生处方的依从性差,因而ADR的发生率高[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给药(80.65%),静脉给药使药品直接进入血液,不经过消化道及肝脏防御系统的处理,引起的不良反应远高于
6、口服给药等其他给药途径。另外,药物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均可能成为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同时注射剂的制剂质量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也较为密切[3]。建议临床医师应坚持正确的用药原则,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点,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在静脉用药初期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护患者状况、控制滴注速度,及时预防和处理ADR的发生。 从涉及药品分布看,我院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主要为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药物,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30.32%)、消化系统损害(23.23%)及血液系统损害(22.58%
7、),这与上述两类药物的大量使用有关。抗感染药物历年来一直排名国内ADR报告[2-4]数量首位,在我院ADR报告中临床表现以过敏样反应等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但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我院普爱院区为湖北省特色肿瘤专科医院,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报告逐年增多,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损害多见,特别是植物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增加迅速,其所含有效成分复杂、质量标准低、可控性差,不溶性微粒易导致静脉炎及过敏反应[5]。目前我院用量较大的植物抗肿瘤药物主要为多西他赛,在65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中多西他赛占24例,其中18
8、例为骨髓抑制(包括4例严重不良反应),3例消化系统损害,1例低血压,1例发热,1例脱发。多西他赛不良反应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以女性患者居多(20例),这可能与多西他赛的抗癌谱有关,因其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和宫颈癌,但亦不排除医生的用药习惯[6]。 根据我院就诊患者的人群及用药特点,在坚持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监测的同时,应针对抗肿瘤药物完善监测管理制度,临床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