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之书体的分类、变迁及思考

中国书法之书体的分类、变迁及思考

ID:9497942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中国书法之书体的分类、变迁及思考_第1页
中国书法之书体的分类、变迁及思考_第2页
中国书法之书体的分类、变迁及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之书体的分类、变迁及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书法之书体的分类、变迁及思考1中国书法之书体的分类。  中国书法按字体来分,大体说来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而把甲骨文单分一类;又有把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书体都称为大篆,而把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的篆书称为小篆。大篆又有籀文和古文之别,籀文是指战国时秦国所用文字,古文指战国时六国所用文字。篆书根据书写载体的不同,又有很多别的名称,如金文、石鼓文等,金文旧称钟鼎文,是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款识文字,石鼓文是因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隶书有古隶和八分,古隶指秦代及秦代以前的隶书,八分根据时代的不同,又有汉隶、唐隶、今隶。汉隶是汉代隶书的统称,在唐代把正书称

2、为隶书,为区别汉隶,又别称正书为今隶。明代李贽《疑耀称:唐以后之楷书称为今隶,因谓汉隶为古隶。陆深《书辑》所称钟王变体,谓之今隶,则又泛指魏晋以来之楷书而言。  草书又有篆草、隶草、章草和今草,今草根据草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小草、大草和狂草。  楷书又称为真书、正书。楷书根据字的大小不同,有大楷、中楷、小楷以及蝇头小楷。根据时代的不同,又有晋楷、魏楷、唐楷等。  行书是处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它比草书收敛,比楷书放纵,把楷法多于草法的称为行楷,把草法多于楷法的称为行草。  2中国书法之书体的演变。  关于中国书法之书体演变的文章很多。一般教科书上把汉字的发展历史归纳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3、-草书,然而从严格的时间顺序来讲,汉字发展的历史应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特有艺术。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艺术。由考古资料可知,结绳、刻契等实物记事到陶器上等拟物体形象的符号,勾勒出汉字由先文字阶段、原始文字阶段到古文字阶段的发展脉络,揭示了汉字创造的两大基本途径:象形和指事。  殷商时期,是目前所见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  西周初期的甲骨文承袭了殷商晚期的风格,更趋于精致和熟练,商末到周初的金文,书写渐趋简化,初期的象形特征逐渐退化,形成有规律的曲线,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

4、征,西周中期的金文变为典雅平和,西周晚期的金文趋于成熟,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文字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殷商以来的文字,在各国走上了不尽相同的发展道路,出现了浓厚的地域色彩。由各国的文字风格可以看出,早在战国时期,小篆已是秦通行的字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全面推行小篆,于是春秋时期的其它各系文字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小篆成为秦统一后唯一的官体文字。  在秦系文字由籀文发展到小篆的同时,简便实用的手写体草篆在日常书写中广泛使用。由篆而隶的书体演变过程中,依靠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

5、当这种变化的规律逐渐成熟和普遍运用时,早期隶书(古隶)便形成了。我们把这种隶书书体的发展演变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称之为隶变.  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各系文字也处于变革状态,总体上来说是对大篆系统的官体文字进行着隶变。  秦末至西汉初年,隶书发展很快,并替代了小篆的官体文字地位。西汉时期,首先由隶书演化出了较成熟的章草,约于东汉中期,已有早期楷书出现,东汉后期又出现了行书。至此,草书、楷书、行书的出现,基本形成了书法史上的各种书体,这段时期为中国书法史上书体变革的重要时期,它留给魏晋时代的尾声,只是一个完善和美化楷书、行书的问题。它的演变过程,看似纷繁杂乱,实则重叠有序地先后登上各自历史舞台的

6、不同层面。  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从民间遗存的墨迹可知,草、楷、行这几种新体在经过东汉以来的酝酿之后,到魏晋时期已趋向成熟,并脱去隶书时代的影响,到王羲之、王献之的出现,使草、楷、行书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3对中国书法之书体演变的思考。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每一种字体在不同的时代达到了成熟甚至高峰期,汉字的演变顺序可以归纳为: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周时期的金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篆-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魏晋时期的楷书-唐

7、代的草书-唐代的行书。其中小篆和隶书基本上是一起形成的,不过隶书在汉朝成熟,而楷、草、行基本上是一起发展起来的,只不过是草书和行书是在唐朝达到了鼎盛。  对于不同的字体,它们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如甲骨文多为象形字或者会意字,常一字多写或者笔画不定;金文则古朴厚重,比甲骨文更加整齐美观,丰富多样;石鼓文雄强浑厚,圆劲挺拔;小篆笔画圆润,风流飘逸;隶书把篆书的圆匀笔画逐渐方正平直化,结束了数千年古文的形体,开辟了两千多年来的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