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76644
大小: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中国书法史中书体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书法史中书体的演变(一)汉字书体及其演变1.汉字的起源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长久的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等地陶器上发现的刻画符号,据专家分析,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我国古代有仓颉造字之说,但实际上,汉字为一人所造之说是不确切的,汉字是在原始的图画记事的基础上由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些“史官”加以整理和系统化,创造出最初的系统的文字。如果仓颉确有其人,可能是一个搜集和整理文字的贤哲。2.汉字书体的演变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汉字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古文字时期和今文字时期,古文字时期指自甲骨文至小篆,今文字时期指从草书、隶
2、书到楷书。(1)古文字①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的汉字体系。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是甲骨文的“直系后裔”。另外,在陕西周原也发现了西周的甲骨文。甲骨文已表现出相当的成熟度,六书构字法在甲骨文都可找到例证,许多汉字基本定型,在结构上至今没有大的改变,甲骨文已初具书法美了。②金文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古代文字。殷代金文在构形上和甲骨文相同,西周金文与甲骨文在构形上也很接近,但从字体上看,金文圆笔较多,线条自然,圆润,庄重,字形趋于工整,具有相当程度的书法美。③篆书篆文是指官吏用的文字,也就是官府办公用的文字。篆书一般分大篆和小篆两种。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
3、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各国的文字。狭义的大篆,是指籀文。今存石鼓文是这种字体的代表。石鼓文是我国最古的刻石文字:它的结字颇有法度,笔画遒劲流畅。小篆,是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的政策,丞相李斯在秦大篆的基础上,吸收各国文字整理而成。小篆中国史上首次出现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相传是李斯小篆的代表,笔画圆浑,体势雄健,是秦篆书法的上乘之作。小篆比大篆更加规范化,而且更加抽象化,较大的减少了象形的意味,将汉字的图案化进一步向符号化推进。篆书已具有显著的书法美,大篆雄浑,小篆精巧。(2)今文字①隶书隶书是经过简化,草化篆书演变而来的
4、一种书体。因秦国官吏最先使用并在秦朝时整理,故称秦隶。西汉是秦隶转化为汉隶的时期,到了汉代后期,隶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汉字完成了由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转变。所以,汉代的隶书称为“汉隶”“今隶”。隶书变篆书圆转的线条为方折,比篆书的笔画大为减少,几乎摆脱了图案化,变成符号化的线条。汉隶笔画有轻有重,波(左撇)磔(右捺)分明,“蚕头燕尾”显然。汉隶的书法艺术《华岳庙碑》,属于秀丽的一类有《乙瑛碑》、《曹全碑》等。“隶变”是汉字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②楷书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完全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到今天,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楷书便于书写,堪为学字的楷模
5、,故称“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楷书同汉隶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区别是笔意不同,形体方正稳定,笔画平直明确,成为书写自然的文字,充分体现了汉字的书法美。著名者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都是楷书书法的楷模之作。③草书和行书草书自草篆而来,是隶书的草写体,起源于西汉,称为“隶草”;东汉时盛行,称为“章草”。“章”即规矩之意。它保存了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东晋以后楷书的草体,称“今草”。今草自章草变化而来并有所改变。形式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画连写,多省略,书写简易快速,但不易辨认。唐代
6、书法家张旭的“狂草”,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书法的艺术品。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由楷书变化而来,盛行于晋。一般称接近楷书的行书为行楷,称接近草书的行书为行草。行书近楷而不拘,近草而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成为魏晋以后日常使用的主要字体。(二)中国书法的特色1.汉字体势是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书法是一种诉诸视觉感官的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创造的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形象美。如果说绘画、雕塑塑造的是具体生活形象的话,那么书法塑造的则是汉字的形象。早期的汉字不仅具有较浓的象形成分,同时也具有象征性的意蕴。汉字的创造,实质上就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形象和抽象的意蕴之问的巧妙结合。随着汉字的发展
7、和演化,汉字的整体形态逐步增加了抽象性而减少了象形成分,但汉字构造基本原则没有变化,依然是直观的视觉形象与抽象意蕴的结合。这种结合的结果就是汉字的体势。汉字自身的体势特点,正是书法艺术视觉形象的构成基础。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都深悟其中的道理,他们总是将自然万物的物象与人的意象紧紧连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书法艺术视觉形象美。例如:王羲之从群鹅戏水的景象中悟出书法的技巧;张旭从观赏公孙大娘舞剑器中获得启发,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狂草技法;黄庭坚曾说自己以前的书法常常是“意到笔不到”,直到晚年入川后,见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