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96741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新加坡、俄罗斯和德国等西方国家国企改革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加坡、俄罗斯和德国等西方国家国企改革经验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由于普遍面临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机制不活的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积极探索改革国有企业体制的途径。其中,新加坡、俄罗斯和德国的一些实践做法,对当前我国新一轮国企改革格外具有借鉴意义。一、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新加坡政府通过国有私营的控股公司组织形式充当发展和调控市场经济的重要角色。其中,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与我国拟组建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较为相似,对开展相关试点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也因此成为我国新一轮国企改革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参照样本。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对淡马锡模式可以借鉴,但并不会照搬,这一
2、点财政部已作出回应。1.发展历程。淡马锡(全称为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成立于1974年,由新加坡政府100%控股,授权其持有和管理35家国有企业,设计国有股权3.5亿新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经过40年的发展,淡马锡培育起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国有股东权益也实现了数百倍的增长。截至2014年3月底,淡马锡投资组合价值为2230亿新元(约合人民币1万亿元),自成立以来年化股东总回报率达到16%。2.资本运营方式和特点。淡马锡的资本运营兼顾投资与出售,进退并重。一是整合盘活存量资产,对接收的一部分规模小、竞争力弱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整体出售、关
3、闭清算或推动上市并逐步减持等方式清理退出。二是持续优化投资组合。过去10年,淡马锡投资总额近1800亿新元,并出售了1100亿新元的资产。三是拓展培育新业务。通过设立企业发展部,应对快速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寻求具备回报潜能的商业机会,包括处于初创期、需要较长孕育期的项目,特别是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可能改变行业规则的企业。淡马锡的资本运营,也体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完全遵循商业化原则;二是强烈的资金成本意识;三是注重长期投资价值;四是贯穿始终的风险管控;五是运营高度透明。3.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长期以来,淡马锡形成了以董事会为核心、政府对董事会充分授
4、权的公司治理机制。董事会目前具有13名董事,除CEO外,其他(包括董事长)都是非执行独立董事,均为各领域的商界领袖,素质高、能力强,背景广泛,具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和较高的商业成就,从而使董事会真正成为高效的决策中心和独立的责任主体。董事会拥有充分的决策自主权,同时与经理层职能界限清晰,不干预经理层的经营管理。4.薪酬激励体系。淡马锡的薪酬体系很有特点,强调激励与业绩结合,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从薪酬构成看,除基本薪酬外,员工奖金具体包括三部分:一是短期激励:年度现金花红。就是年度奖金,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当期发放。二是中期激励:财富增
5、值花红储备。淡马锡每位员工都有一个名义财富增值花红储备账户,根据员工绩效和贡献,淡马锡整体财富增值的一部分,将会派发至每位员工的储备账户。员工可以按比例逐年提取。三是长期激励:共有长效奖励。如果淡马锡的财富增值为正值,部分财富增值将被用来向员工派发联合投资单位(T-scope,类似股票期权),投资单位的价值与淡马锡绩效挂钩。5.淡马锡与政府、投资组合公司的关系。新加坡政府除履行必要的股东职责外,不参与淡马锡任何商业决策与日常管理,除非关系到淡马锡过去储备金(新加坡宪法规定,淡马锡当届政府内阁就职之前累积的储备金即构成淡马锡的过去储备金)的保护。政府的权
6、利主要就是过去储备金的保护权、董事和首席执行长的任命权、投资状况知情权。淡马锡将其持股的公司统称为投资组合公司。投资组合公司由各自董事会和管理层指导和管理。淡马锡不参与其业务决策与运营,原则上也不向投资组合公司派出董事代表,而是定期审视公司状况,并适时分享看法以供参考。对控股公司,如果业绩持续不理想,将行使股东权利以保证公司利益;对于参股企业,如果投资回报较低就采取“用脚投票”出售或减持。二、俄罗斯国企改制实践俄罗斯从1992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其经济转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俄罗斯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通过股份制改造进行的。经济转
7、轨初期,俄政府采取“休克疗法”的方式向市场经济过渡,在大型国企改革上掀起了以行政手段大规模推行股份化的运动。起初,大规模股份化采取的是“证券私有化”方式,就是通过向公民发放私有化证券无偿转让国有企业的股份,每个公民发放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总计发放1.5万亿卢布,相当于国有资产的35%。改组为股份公司的国有企业股份分配比例大体是:1/3归国家所有,1/3在本企业职工中优惠配售,1/3市场自由出售。由于股票从未获得过股息,也从未分过红利,后来逐渐被企业领导和银行家廉价收购,资产落入少数人手里。大规模股份化尽管推动了国企的股份制改造,但由于强制性和非规范性
8、等因素造成了严重后果,不仅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没有实现,还造成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据1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