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变迁及其社会作用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变迁及其社会作用

ID:9495576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变迁及其社会作用_第1页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变迁及其社会作用_第2页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变迁及其社会作用_第3页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变迁及其社会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变迁及其社会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变迁及其社会作用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的基础与核心。孝观念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随着儒家思想的的产生和发展,孝道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演变。梳理先秦儒家关于孝道思想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内涵与特点,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演变及内涵  中国的孝观念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孝字就已出现于甲骨文中。它是一个会意字,从起初的图形发展到符号,最后发展成为现在的孝字。《说文解字》把孝字拆分为老字和子字的上下组合,说明了老一代与子一代之间融合一体的状态,反映了两代人的上下、尊卑关系。《尔雅释训》有解:善事父

2、母为孝.由此推断,孝的本意就是侍奉父母的德行。在父系氏族社会,随着血缘关系的产生和个体婚制的建立,家庭开始出现,孝观念随之产生。《诗经小雅》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昊天罔极。因此,奉养、报答父母之恩是人类的本能良知。这种最简单、最朴素、最率真的情感,就形成了人类原始的孝意识。  自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来,孝道就成为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并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其内涵也在发生着演变。  孔子率先提出孝敬父母的思想。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认为仁的根本要求是爱人.而爱人之情首先是血缘亲情之爱的孝,因此孝是仁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夫孝民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人

3、民本有的自然行为。孔子还强调孝悌的结合,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即孝顺父母,悌乃兄弟和睦,孝悌是德行实施的根本与开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更应以孝悌作为道德的根本。一旦这个根本抓实了,道德自然就会产生。孔子还强调子女应在精神上尽孝。子夏问孝,孔子答曰: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假如只给父母提供吃穿,却忽略了对父母的尊敬,也算不上尽孝。在孔子看来,孝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关爱、尊重与感恩。在父母面前,行动时恭敬,说话时和悦,才是真正的行孝。孔子还把继承父志作为行孝的重要内容。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父亲生时,要看他的志向是否和父亲保持一致;父亲去世后,

4、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父亲生前的要求。孔子又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父母生时应待之以礼,去世时应得到礼葬。孔子还主张应给父母服三年之丧。孔子渴望建立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要实现这一理想,就要从孝悌开始。孝悌做好了,人的本性就能得到根本改造,人就能按照社会伦理道德来做事,社会就会变得和谐。  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子进一步完善了孝道的思想,延伸了孝道的内涵。曾子对孝道的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注重孝道与修身相结合,加强日常生活中对孝行的修养。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到孝;二是使家庭的孝

5、道与忠君结合为一体。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君不敬非孝也[6],对国君不忠不敬也不能说是孝;三是扩张孝的外延,变成超越于仁的宇宙本体。到了孟子所在的时期,孝的内涵又发生了变化。孟子坚持以孝为本,将父子之亲放在人伦之首,认为孝父大于忠君。孟子指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7],认为不生儿育女传承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孟子还提出了不孝的五条标准:惰其四肢;博弈好饮酒;好货财,私妻子;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好勇斗很[8].  懒惰不劳动、下棋好饮酒、贪财与偏爱妻子儿女、寻欢作乐、逞强斗殴,孟子认为这些都是不孝的行为。这五条标准,从反面论证了不孝敬父母的各种行为表现,突出了对父母要

6、以养为主。战国末期的荀子又对孝道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荀子基于其性恶论的立场,不赞同孔孟将孝建立在血缘亲情关系之上的观点,而把它作为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他认为入孝出悌,人之小行也[9],而不让君亲陷于不义才是真正的大孝.这与孟子孝道观里所强调的对父母的完全顺从相比,又有了很大的变化。荀子也强调对父母的孝,不只是养,更要做到敬.在敬的同时,荀子还指出,当父母的思想和言行有弊时,儿子可以在守礼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争.父有争子之谓贞也[9],说明了荀子是不主张愚忠愚孝的。这是荀子孝道思想的一大进步。  从孔子到曾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孝被看作是一种人生而善的本性,或者是一

7、种后天习得的自身修养或外在的自我规范。自西汉开始,在董仲舒的儒学改造下,孝开始了与政治相结合。孝的伦理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家庭伦理,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此为后话不提。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经过从孔孟到荀子的阐述和扩展,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养老人之体,就是指对老人的身体养护。这里,我们要看到,中西方养老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西方国家主要采取接力式养老,而中国则以反哺式为特征[10].前者主要强调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当子女独立后,则自食其力。政府和社会接过对父母的养老责任,无需下一代承担。而在后一种方式下,既需要父母对子女的养护,当父母失去劳动能力后,

8、子女又要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