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94099
大小:6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01
《从“论文海选”看教师的理论窘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论文海选”看教师的理论窘境[摘要]从教师写作教学论文的方式,可以看出教师对理论存在着恐惧心理和认识上的误解。大多数教师认为理论就是躺在书上的片段,是空洞而枯燥的,是不实惠的,理论不是教师们应该“玩”的东西,理论都是正确的。这些都是教师认识上的误解,其实理论是“个人观看后的结论”,理论往往也是片面的,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知识组织、阐释、预测、传播、生成等功能。每一个教师都可能是理论的创造者,而学习他人的理论有助于帮助自己拓宽视野,实现自我超越。教师要生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必须善于将自己的观点从情境中剥离出来,善于运用抽象概念对零散的个人知识进行分层、分类组织。
2、 [关键词]教师;教学论文;教育理论 最近,笔者参与了江苏省某项论文评选的评审工作。该论文评选的参与对象为全省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参与面达到上万人,笔者负责了其中一千余份教学论文的初步筛选工作。在翻阅教师的教学论文时,笔者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来自中小学的教师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运用、甚至提出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但不同的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运用方式并不相同。教师教学论文的撰写深刻反映出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在面对教育理论时恐惧、迷茫的心态和某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教师教学论文的几种类型 (一)“语无伦次型” 很多教师在平时口才不错,
3、文笔也不错,但一写到教育论文,便会语无伦次,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出现明显的语词错误或写作硬伤。比如有教师的论文题目为“如何使生物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如何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爱的奉献教育”“情感智力”“余飞日记”“七年级英语教学”“心灵的呼唤”,这些论文题目要么是出现了明显的语法问题,要么根本就不是一篇论文的题目。很多语文教师对最基本的议论文写作规范能够讲得头头是道,但一碰到自己写教学论文,就像得了语言障碍症一样,特别是在每个段落抛出自己的论点后,往往会引用一些论据来进行论述,但这些论点和论据之间往往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还有部分教师论文题目偏大,如“怎样提高教
4、学质量”“让语文课盛开和谐之花”“爱如春雨润幼苗”,明显不适合作为一篇论文的题目。 (二)“读后感型” 这类文章大多是们在阅读了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专著或文章后,有感而发的随笔型文章,比如“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示”“由《窗边的小豆豆》想到的”“杜郎口经验的启示”等。与“论文”相比,“随笔”让教师觉得更亲切,所以教师写起这类文章大多行文比较流畅,读起来比较亲切自然。虽然随笔是亲切的,但不是随便的,在自然流畅的表达中应该体现一种思想的深度,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然而,在教师们的随笔中,大多只是对某些教育理论或思想进行一番叙述之后,总结了对自己启发最大的几种观点。这种读
5、后感大多停留在“感”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思”的层面。 (三)“嫁接型” 这类文章也不少见,在接触了某种新理论后,自以为在理论领域中捡了一个稀罕的“宝贝”,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放到自己的教学中操练起来,比如说“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脚手架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后现代主义对当前教育的影响”等。这类文章中,大多照搬某一领域的理论,直接运用于自己的教学领域,而且这种运用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实践层面,只是在写论文时临时把两者“嫁接”“拼贴”起来,也不管能不能兼容,是不是适合,先“生造”出一个新鲜事物吸引眼球再说。这类
6、文章看似新颖,其实并无多少实质性的内涵。 (四)“诠释验证型” 教师论文中最多的就是这种类型的文章,即针对当前的若干教育理论,通过自己的实践案例来诠释、验证这些理论。在教师的教学论文中,最受大家关注的话题主要是“教学生活化”“如何体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有效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个性”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以来备受推崇的概念或观点。有五成以上的教师论文都是在讲自己在实践中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的。 (五)“空洞无味型” 这一类文章看似谈的是教育理论,但是整篇文章看完以后,不知所云。比如说“放飞童心,激扬个性”“用爱的力量转
7、化后进生”“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发展”等。这些文章本身论题观点就不是非常鲜明,在论点与论据中,几乎都是空话、套话,诸如要爱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因材施教之类,所言“空无一物”,毫无新意。好像在喊口号、下决心一样,读完就感觉看了一大堆正确的废话,毫无所得。 (六)“反思批判型” 比如“对探究式教学的反思”“预设与生成的辩证思考”“试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弊端”“不要片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能够针对当前某些受热捧的理论提出质疑和反思,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论证。这类文章只占教学论文中的极少数,教师基本能够站到较高的
8、层面,对某一种理论或现象进行正面和反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