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89783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探讨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流失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讨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流失问题一、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流失现状 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一般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是学校的教学主力军,一旦大量流失,会严重影响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进而会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流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主要是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更多的流向是公办的高校,取得所谓的铁饭碗;②同类民办高校的互相挖墙脚;③流向知名或其他优秀的企业;④自主创业或其他。 二、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流失原因 1.外部原因 (1)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政府出台的有关民办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民办教师有着极大的影响。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2、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文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2010年7月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依法落实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并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出台有关民办高校教师的法律法规,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师一直无法完全享受政策红利。况且上述法规政策真正在现实中得以执行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2)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地位低下。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民办高校的教师社会地位一直偏差,尤其是在中国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下,学校知识的社会功能弱化,教师社会地位也无形中被降低,社会
3、话语权被削弱,知识无力成为某些人的共识。民办高校教师也无法独善其身,社会地位成为民办高校教师群体不得不考虑的一个职业因素。民办高校教师由于其特殊性,一旦出现问题,更会被媒体和社会放大化,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已经成为一种很尴尬的职业。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离职流失。 (3)体制内编制的诱惑。现今,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体制内的铁饭碗还植根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民办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都很钟情体制内的编制,这也是影响教师流失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现行的教育体制导致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有着很大的区别。公办院校的编制在时刻诱惑着优秀的民办高校教师;同
4、时公办高校教师享受各种待遇,而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很难享受同等的待遇。虽然当前政府部门一直强调公办院校与民办高校同等的待遇,但是落实到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往往是无法与公办院校相比的。因此许多优秀的民办教师为了自身实际利益考虑,往往比较钟情公办院校教师身份事业编制,每年都参加考取公办教师。这样会导致许多民办优秀教师流失进公办高校或者政府机关单位。 (4)同行业竞争者的吸引。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优秀青年教师缺失的问题,各个学校为了自身发展,都会不遗余力地招聘优秀的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往往是哪家提供的福利待遇优就跳槽到哪个学校。如此形成恶性的人才竞争陷阱,严重影响民办高职院校的良
5、性发展。 2.内部原因 (1)学校的内部管理。民办高职院校都是私人投资,学校的管理难免会以企业利益最大化,这就会造成很多的管理方式是按照企业的运行方式进行。但是民办高职院校又是学校的性质,往往会导致两者之间的不匹配。而青年教师又是其中受影响最大者,一旦学校的管理危及青年教师的利益,就会导致青年教师流失。 (2)工作压力过大,福利待遇过低。民办高职院校既是企业又是学校的性质,一般都会产生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的现象。而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一般都是身兼数职,既要做教师还需要做行政工作,甚至还要兼职班主任。这些工作的超负荷压力,往往使得青年教师不堪忍受。再加上民办高职院校的福利
6、待遇普遍较差,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加上较低的福利待遇,使得青年教师感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这也是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3)职业生涯发展的局限。民办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因为民办高校无法满足其职业发展的追求,就会选择跳槽。再加上许多青年教师都是为了生活暂时选择在民办高职院校当教师,他们的职业稳定性普遍比较差,只是把民办高职院校当成跳板,一旦有合适的工作,就会马上跳槽。这部分教师缺乏长远的职业稳定性,没有职业认同感,往往容易受外界诱惑而流失。 三、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流失应对措施 1.政府层面 政府层面应该出台相应的法规或政策,从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保障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地位,并且把已经颁布实施
7、的法规政策真正落实,使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并要在舆论引导方,不断提高民办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人们改变以往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认知。 2.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首先要加强自身内部的管理,在相关制度和政策上要向青年教师倾斜,并且不断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还要保障青年教师的生活,使得青年教师能够对学校有归属感;同时还要兼顾青年教师的思想活动,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