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和策略(11)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和策略(11)

ID:9485991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和策略(11)_第1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和策略(11)_第2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和策略(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和策略(11)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和策略一、问题的提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活生生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出现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意外情况总是难免的。当偶发事件出现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掌舵人,就应当因势利导,以变应变,正确处置以保证

2、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换句话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运用好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使课堂教学非平衡而有序地进行下去。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数学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数学教学应变艺术和策

3、略。二.数学课堂教学上的主要的应变艺术和策略应变策略之一:激励调整[案例1]在探索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根据手中的正多边形及自己的想法认为用两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存在以下情况:⑴正三角形、正方形;⑵正三角形、正六边形;⑶正方形、正八边形我没有直接评析,而是循循善诱“还有其它组合吗?”“有。”有一位同学高声回答,同时把手举得高高的。看到这位同学的积极性这么高,我忙叫他回答。“还有一种组合是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我愕然。“怎么办?”满心希望他能给出正确的结论,结果却„„但直觉告诉我:认真倾听学生

4、的意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余学生对某些学生的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评析和质疑,说不定能捕捉到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点滴火花,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自觉的进入主体地位,也许会出现转机。于是对这位同学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了鼓励.接下来又有几个同学陆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没有同学对“‘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这一组合”提出质疑.怎么办?回答一段时间后,终于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镶嵌成平面图案吗?我认为不能。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就“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

5、这一问题,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为什么不能?”得出“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那位同学不甘心地站起来问。“虽然正五边形与正十边形的组合看上去符合多边形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条件(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及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但他们仅仅满足了一个点的拼接,而不能大面积的镶嵌.”那位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听此解释,同学们纷纷动手实践,结果被证实是正确的。一瞬间,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总之,凡属于学生认识活动中本身的突发性信息,尤其是表达了

6、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的,原则上都应给以鼓励,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尤其是学生的独特见解优于教师的设想时,作为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及时肯定,可以用赞美的语言给予较高的评价,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即使学生信息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挖掘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教师更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反思、调节,使思维走向正轨,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保护和发挥他们思维的创造性。应变策略之二:挖掘引伸[案例2]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加减运算复习课,有这么一个数学题:在数1,2,3,„20

7、08,前面任意放置“+”“-”号,试探究这些数的和是否为2008?如果能,请列出算式;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解决了问题.(-1)+(-2)+3+4+(-5)+(-6)+7+8+„+(-2005)+(-2006)+2007+2008=[(-1)+3]+[(-2)+4]+„[(-2005)+2007]+[(-2006)+2008]=2+2+„+2(共1004个2)=2×1004=2008这时,一位平时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举手:“老师,是不是所有偶数个数都可以这样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