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综述

ID:948391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综述_第1页
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综述_第2页
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综述_第3页
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综述  疼痛和安慰剂是健康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心理学研究者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首先梳理了疼痛与安慰剂的基本定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尝试总结安慰剂镇痛作用所面临的挑战。  1疼痛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把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挫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1].疼痛可以理解为一种生病的信号,使得人们做出保护性的行为,疼痛也会引发求助行为,而且是驱使患者去医院看病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  1.1疼痛的分类  临床上一般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

2、是持续6个月或者更短时间的疼痛,与其相反,慢性疼痛时间超过6个月[2].慢性疼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导致患者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并导致一系列心理、家庭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备受关注。国内外许多研究显示慢性疼痛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与心理痛苦呈正相关[3].Andrasik,F等[4]分别对32例慢性偏头痛患儿与32例健康儿童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发现:慢性偏头痛患儿在焦虑、抑郁水平上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其生活质量却相对较差。与此类似[5],疼痛强度越大、频率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就越差。  1.2疼痛的机制  对疼痛的研究主要从对疼痛的生

3、理本质的研究开始。1894年,Freyv提出了疼痛的特效理论,即把疼痛看成与人体其他感觉一样的有其特定中枢和外周神经机制。之后,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模型理论,认为个体所体验的痛觉主要与神经冲动类型的传递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后,Melzack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门控制理论:该学说将心理学整合到生物医学疼痛模型中。他们一致认为脊髓上存在一个神经调节机制,使神经信息冲动流在诱发痛知觉和痛反应前就受到门的控制。并且一致认为通过加强正常的生理活动来实现对疼痛的控制[6].  1.3心理因素在疼痛中的作用  1.3.1人格特征研究人员发现,性格外向者比性格内向

4、者在疼痛的耐受性上更为强大,心理反应也相对较弱[8].那些遇到困难退缩的人耐受力方面相对较低,从而更多地抱怨疼痛。Monti的研究也显示人格障碍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人群中,慢性疾病疼痛患者居多。目前还并没有寻找到一种统一的、公认的疼痛人格。  1.3.2焦虑埃克尔斯顿[7]调查了34名患慢性疼痛的男女患者,让他们描述在7天中的疼痛体验。  结果发现,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焦虑比疼痛本身带来的焦虑更难以消除。不仅如此,偏头痛和背痛以及盆骨痛的患者中,高焦虑水平和不断增加的疼痛知觉之间有明显的关系[2].  1.3.3恐惧在临床和非临床样本中均发现,高疼痛恐惧者

5、通常报告较强的疼痛,疼痛恐惧能更准确的预测疼痛。但也有研究结果与此并不相符,他们发现恐惧反而可以减少疼痛。研究者对被试重复电击以诱导高唤醒度的恐惧,然后测量被试的热辐射痛阈限。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被试手指回缩反射阈限明显增加,即恐惧减少了被试的疼痛[9].因此,有研究认为,恐惧增加疼痛还是抑制疼痛决定于恐惧情绪的唤醒水平[10],中等程度的恐惧增加疼痛感知,而高强度的恐惧则会减少疼痛。  1.3.4注意大量的研究发现,过分的关注疼痛会加剧疼痛。埃克尔斯顿[11]和克罗姆贝兹发现那些更多体验到疼痛的患者多为关注疼痛体验的患者,而不是那些分散注

6、意力的患者。  1.3.5灾难化疼痛患者尤其是慢性疼痛患者,通常会有灾难化的倾向。凯弗等人发现灾难化由3个部分组成:反复思考,夸大,无助[12].克罗姆贝[13]等人曾用此方法测量43名男孩和女孩,结果发现,无论年龄和性别,灾难化都可以独立的预测疼痛的强度跟失能。  2安慰剂  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实质性生理或药理作用,但又可影响疾病发展的物质或治疗措施[16].曾有人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给病人服用,而病人还满以为有了希望,有的病人甚至安全的躲过了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  2.1安慰剂的作用机制  目前关于安慰剂的作用机制,主要于非相互作用论和相互作用

7、论[2].  2.1.1非相互作用论非相互作用论主要包括个体、治疗以及健康专业人员的特征。情绪依赖、外向型以及神经质的人极易受到暗示。大多数对安慰剂产生反应的个体也属于内向型。一般认为,对于药片来说,药片大的安慰剂比药片小的要起更大的作用。专业地位较高的人也同样会提高安慰剂的作用。尽管如此,非相互作用理论也并非完善,他忽视了医生同病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对病人的信心以及期望同样起到很好的安慰剂作用。共2页:12  2.1.2相互作用论后期又提出了相互作用理论,相互作用论[2]包括实验者偏差以及患者的期望作用。实验者偏差主要指主试的期望

8、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患者的期望作用则认为患者相信干预对疾病有帮助,其中接受干预的一定比例患者会有一些获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综述  疼痛和安慰剂是健康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心理学研究者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首先梳理了疼痛与安慰剂的基本定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有关疼痛与安慰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尝试总结安慰剂镇痛作用所面临的挑战。  1疼痛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把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挫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1].疼痛可以理解为一种生病的信号,使得人们做出保护性的行为,疼痛也会引发求助行为,而且是驱使患者去医院看病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  1.1疼痛的分类  临床上一般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

2、是持续6个月或者更短时间的疼痛,与其相反,慢性疼痛时间超过6个月[2].慢性疼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导致患者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并导致一系列心理、家庭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备受关注。国内外许多研究显示慢性疼痛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与心理痛苦呈正相关[3].Andrasik,F等[4]分别对32例慢性偏头痛患儿与32例健康儿童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发现:慢性偏头痛患儿在焦虑、抑郁水平上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其生活质量却相对较差。与此类似[5],疼痛强度越大、频率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就越差。  1.2疼痛的机制  对疼痛的研究主要从对疼痛的生

3、理本质的研究开始。1894年,Freyv提出了疼痛的特效理论,即把疼痛看成与人体其他感觉一样的有其特定中枢和外周神经机制。之后,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模型理论,认为个体所体验的痛觉主要与神经冲动类型的传递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后,Melzack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门控制理论:该学说将心理学整合到生物医学疼痛模型中。他们一致认为脊髓上存在一个神经调节机制,使神经信息冲动流在诱发痛知觉和痛反应前就受到门的控制。并且一致认为通过加强正常的生理活动来实现对疼痛的控制[6].  1.3心理因素在疼痛中的作用  1.3.1人格特征研究人员发现,性格外向者比性格内向

4、者在疼痛的耐受性上更为强大,心理反应也相对较弱[8].那些遇到困难退缩的人耐受力方面相对较低,从而更多地抱怨疼痛。Monti的研究也显示人格障碍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人群中,慢性疾病疼痛患者居多。目前还并没有寻找到一种统一的、公认的疼痛人格。  1.3.2焦虑埃克尔斯顿[7]调查了34名患慢性疼痛的男女患者,让他们描述在7天中的疼痛体验。  结果发现,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焦虑比疼痛本身带来的焦虑更难以消除。不仅如此,偏头痛和背痛以及盆骨痛的患者中,高焦虑水平和不断增加的疼痛知觉之间有明显的关系[2].  1.3.3恐惧在临床和非临床样本中均发现,高疼痛恐惧者

5、通常报告较强的疼痛,疼痛恐惧能更准确的预测疼痛。但也有研究结果与此并不相符,他们发现恐惧反而可以减少疼痛。研究者对被试重复电击以诱导高唤醒度的恐惧,然后测量被试的热辐射痛阈限。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被试手指回缩反射阈限明显增加,即恐惧减少了被试的疼痛[9].因此,有研究认为,恐惧增加疼痛还是抑制疼痛决定于恐惧情绪的唤醒水平[10],中等程度的恐惧增加疼痛感知,而高强度的恐惧则会减少疼痛。  1.3.4注意大量的研究发现,过分的关注疼痛会加剧疼痛。埃克尔斯顿[11]和克罗姆贝兹发现那些更多体验到疼痛的患者多为关注疼痛体验的患者,而不是那些分散注

6、意力的患者。  1.3.5灾难化疼痛患者尤其是慢性疼痛患者,通常会有灾难化的倾向。凯弗等人发现灾难化由3个部分组成:反复思考,夸大,无助[12].克罗姆贝[13]等人曾用此方法测量43名男孩和女孩,结果发现,无论年龄和性别,灾难化都可以独立的预测疼痛的强度跟失能。  2安慰剂  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实质性生理或药理作用,但又可影响疾病发展的物质或治疗措施[16].曾有人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给病人服用,而病人还满以为有了希望,有的病人甚至安全的躲过了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  2.1安慰剂的作用机制  目前关于安慰剂的作用机制,主要于非相互作用论和相互作用

7、论[2].  2.1.1非相互作用论非相互作用论主要包括个体、治疗以及健康专业人员的特征。情绪依赖、外向型以及神经质的人极易受到暗示。大多数对安慰剂产生反应的个体也属于内向型。一般认为,对于药片来说,药片大的安慰剂比药片小的要起更大的作用。专业地位较高的人也同样会提高安慰剂的作用。尽管如此,非相互作用理论也并非完善,他忽视了医生同病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对病人的信心以及期望同样起到很好的安慰剂作用。共2页:12  2.1.2相互作用论后期又提出了相互作用理论,相互作用论[2]包括实验者偏差以及患者的期望作用。实验者偏差主要指主试的期望

8、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患者的期望作用则认为患者相信干预对疾病有帮助,其中接受干预的一定比例患者会有一些获益。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