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孙子兵法》中的辩证关系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辩证关系

ID:9468035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辩证关系_第1页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辩证关系_第2页
资源描述: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辩证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孙子兵法》中的辩证关系  《孙子兵法》被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所推崇,在以高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战争的今天,依然经得起考验。一方面,由于现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致使战争的形式发生了改变,进而也使得《孙子兵法》在部分战术层面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但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中整体的战略思想依旧依赖于战争的规律以及人的思维,因而《孙子兵法》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大智慧。  一、奇与正  (一)奇与正对立统一  关于奇与正在战争中的价值与作用,不同的兵书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孙子兵法》中,孙武没有单一地去推崇其中一种作战思维,而是辩证地看待这两者对于战争的贡献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

2、与奇都是作战中需要采取的手段,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弥补才能使战争的艺术更加具有智慧性。所谓以正合便是遵守战争的客观规律,善于利用已有的作战经验和作战手段,合正道、行正义,使我方对战争更加可控;所谓以奇胜是基于战争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我方的主观能动性,出奇兵、献奇计,使敌人对战争的控制力下降。因而奇与正对立在所基于的出发点不同,却又统一在二者的目的都在于主动争取对于战争的控制权。  (二)奇与正的组合促使战争多变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只一奇一正,就像计算机二进制语言中的0和1的组合一样,便创造出了无数种的情况,令敌人防不胜防。而且奇与正是相互依存的,如

3、果没有故意制造恪守陈规的假象,出奇制胜的作战手段就难以诈敌;如果没有善出奇兵的习惯,恪守战争规律的作战计划也同样难以落实。四渡赤水中,毛泽东正是利用了奇与正的结合,才创造了以少打多、牵着敌人鼻子走的奇迹,当时的情况下红军势单力薄,赶路逃跑才合乎正,而机动作战却合乎奇,毛泽东不像王明那样的左倾逃跑主义选择一味逃跑,更没有盲目正面迎敌作战,而是边走边打,奇正结合,让敌人猜不出红军方面的意图,只能被动挨打。而红军则是很好地利用了对于战争的控制权,主动去使战争发生改变,并做控制战争的魔术师。  二、形与势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所谓形,就像是物理中描述的动能一样,是

4、一种外在的,显而易见的能量。而所谓势则更像是物理中描述的势能,是一种潜在的,蕴藏在事物内部的一股能量,而这两股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好比将一个巨石从平地搬到高山之上,这时,它有了势,但这股能量没能迸发出来,却已经让人感觉到它的威压了,当它从山顶滚落,快速碾压路过的草木时,便产生了形。强弱是形,勇怯是势,那么客观的强弱可以促使人们产生勇或怯的心理状态,这是形向势的转化;而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士气高涨与否(勇怯)直接影响到部队整体的战斗力(强弱),这便是势向形的转化。所以形与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战斗力,并且通过相互转化,对整体实力产生影响。  三、奇正与形势  

5、例如妇孺皆知的空城计,司马懿兵临城下而诸葛亮无兵御敌,此时,诸葛亮便是弱的一方,即没有形,但诸葛亮大开城门,于城楼之上弹琴,这便是勇,即有势,此时虽是虚张声势,但这股势转化为了形,逼退了起疑的司马懿。这一站中,司马懿深知诸葛亮善出奇兵,所以唯恐中了诸葛亮埋伏,因而不敢冒然进军。此时,诸葛亮的奇势,仿佛成了万马千军的正形,造就了诸葛亮用兵如神的千古佳话。  又如曹操守官渡,军力渐乏、粮草不济之时,请求荀彧的意见,荀彧总结当时的情形谓情见势竭,并建议曹操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也。后曹操出奇兵夺袁绍粮草,袁绍失了乌巢,军心大乱,终被曹军击败,官渡一战,成就了曹操以一比十

6、的兵力战胜敌方,从而为统一北方打下坚实基础的功绩。总结可知,用兵之时,需明了敌方形势,更需善用我方奇正。  势强时,需合乎正道,巩固力量。势弱时,需善出奇兵,以扭转局面。  形强时,需转化为势,以求积淀。形弱时,需借助于势,以求自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