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螺旋ct对肺栓塞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螺旋CT对肺栓塞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CT是通过医学图像的方式观察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情况,但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误诊率,其原因大多是临床医护人员的经验不足、专业度不高、国内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不成熟等,误诊情况的发生对于患者治疗肺栓塞造成很大影响[1].CT和三维重建技术打破了目前诊断肺栓塞方面的僵局,其中螺旋CT的应用相对比普遍CT而言,具有比较好的敏感度[2].本文通过研究螺旋CT和普遍CT针对肺栓塞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
2、内科就诊的疑似肺栓塞患者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患者年龄19~85岁,平均年龄60.7岁。以心血管疾病为主,住院时间3个月~5年,平均住院时间(2.4±1.5)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气短、胸痛、咳血、咳嗽等症状。 6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这6例中有2例患者为单发,4例患者为多发性。60例患者中突发性呼吸困难或者慢性呼吸困难加重的患者共有24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3、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遍CT诊断的方式,其诊断方法如下:使患者行仰卧位,按照从下动脉基底到上动脉上部的步骤,从患者足侧到患者头部的顺序进行扫描,本实验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平行扫描在进行增强扫描的方式,使用100ml欧乃派克[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产品,国药准字H20000599]作为对比剂,按照3.0ml/s的注射流速进行注射。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进行平稳呼吸,并完成肺栓塞的定位扫描。 实验组患者采取螺旋CT诊断的方式,使用GELightSpeedVCT64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诊断,患者均采取仰卧位。先对患者进行扫描获取扫描定位的图像
4、,然后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在扫描的时候,实验组在扫描的时候使用的造影剂和体位和对照组基本相同。螺旋CT扫描的基本参数设定在120~160mm的长度,3mm的厚度,螺距为2.0,重建间隔为1.5~2.0mm.扫描时间为1.5s.通过研究肺栓塞影像学表现、部位和受累支数进行详细分析,收集全部CT图像的工作均授权为2名以上的放射科主治医师疾病的医生,在医生分别阅读后作出详细的诊断。 1.3诊断标准[3] 中心型充盈缺损的位置位于管腔中央,遇到对比剂之后会出现充盈;部分充盈残损的位置在于管腔一侧,遇到对比剂之后旁边会出现充盈;附壁充盈残损
5、的位置位于管壁上;完全阻塞之后受累肺动脉内没有出现对比剂充盈的现象。确诊率=CT诊断出的患者数/临床综合确诊的患者数量100%. 1.4抽样和分组方法 本临床医学实验采取的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内科就诊的疑似肺栓塞患者中随机选择临床诊断的实验对象。分组方式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病程差不多的患者分配到同一个组中,形成了统计学中具有实验可比性的分组形式。 1.5伦理学考虑 本医学诊断实验在获取患者和家属的同意之后方进行,同时家属还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6、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确诊患者10例,确诊率为33.33%,实验组确诊22例,确诊率为73.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比普遍CT对于诊断肺栓塞疾病更加精确。 普遍CT和螺旋CT诊断肺栓塞的直接方式是通过肺动脉不同程度的充盈残损程度而来的。由本实验可见,普遍CT对肺动脉的充盈残损程度诊断并不到位。 3
7、小结 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肺栓塞的患病率排名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同时有将近90%的患者因为没有接受及时治疗而终结生命[4].对于如此高的发病率,做好科学的初期诊断治疗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控制。但面临这样紧急的情况,临床上依旧存在很大的误诊率。据国内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近几年肺栓塞的发病率显着提升[5],螺旋CT相对普遍的CT扫描确诊率更高。本文对60例患者的CT影像进行分析,使用螺旋CT诊断的分组确诊率高于使用普遍CT的分组,通过研究肺动脉的各种征象,简化了流程,有利于患者治疗疾病。通过影像学显示的判断效果,适合在各大基层医院开
8、展。 参考文献 [1]罗悦凡,胡玉明,陈云辉,等.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2):2213-2215. [2]李党育,秦志强,唐素兰,等.广西地区13家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