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编制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

科学编制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

ID:9463823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1

科学编制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 _第1页
科学编制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 _第2页
科学编制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 _第3页
科学编制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 _第4页
科学编制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 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编制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科学编制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基础一、企业年度预算编制中的主要问题  问题之一:企业年度预算同企业战略发展规划脱节。有些企业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无法为预算提供科学的指引,预算只是为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而不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发展战略,但预算编制采用自下而上的流程,整体预算只是各业务单位和部门预算的汇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更多的是考虑各业务环节的实际资源需求,而不是紧密围绕战略目标来统筹分配资源;还有些企业预算编制通常以年度为时间周期,没有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预算管理,不能将短期预算年度指标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有效匹配,各期预算的衔接性差。  问

2、题之二: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脱节。由于对预算管理缺乏科学认识,有的企业把预算编制等同为预算管理,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把预算编制作为保证年度经营目标的手段,预算编制指标同经营目标“两张皮”。二是预算编制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客观分析,只是简单地“拍脑袋”,客观上缺乏实际指导意义。三是预算执行者为了减少压力,倾向于制订较为宽松的预算标准,使完成任务所预算的资源数量大于实际所需要的资源数量,或使预算的产出量小于可能的产出量,形成“预算松弛”现象。具体表现为,预算执行者低估收入、高估成本、低估产销量甚至销售价格、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低估利润等;或为了争取投资项目和

3、资源,在项目申报时故意压低支出预算,抬高项目收益,在项目被批准或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投资规模或项目内容等。  问题之三:预算编制中财务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有的企业把预算编制看成是“纯财务行为”,其他业务人员很少参与,由于财务人员对具体经营业务缺乏了解其结果只能是“闭门造车”;有的企业在预算编制中,则过分强调业务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业务预算由业务部门完成,财务部门只编制财务预算和综合预算,在对业务预算进行审核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支持,造成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不能很好地结合,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矛盾不断。  问题之四:预算精细化和实效性未能有效平衡。有的

4、企业片面认为,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应对企业未来经营的每一个细节作出详细规定,越细越好。所以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不考虑企业的管理基础,盲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仅没有促进企业管理,反而成为企业经营的束缚。而有的企业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片面强调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营的灵活性,认为预算编制宜粗不宜细,只要把握几个大指标即可,致使企业预算在具体执行中难以发挥控制作用。  二、如何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1、科学定位,正确理解和把握预算管理的内涵。预算管理应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既要紧密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来推动和运行,又要实现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的

5、有效衔接。同时,预算管理应紧密联结并支持绩效评价和薪酬福利系统,将企业整体利益和部门利益、员工利益有机结合。企业应逐步建立起“战略规划、业务计划、预算管理、绩效评估”四位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当然,在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和分析评价等环节中,还需遵循相应的理念和原则。尤其是在编制阶段,应坚持目标性、完整性、合理性和可控性等原则。而坚持这些原则,企业领导的重视和相关人员的密切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对企业相关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必要的预算管理知识培训,以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预算编制应坚持以战略为导向和出发点。首先,预算目标应以落实企业战略目

6、标为出发点。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通过对企业内部权利和责任的整合与重新分配,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确保企业战略意图的贯彻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要把预算作为落实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通过预算编制,统一各部门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认识,产生战略协同效应。最后,引入战略预算的理念。战略预算可采用滚动预算的方式,通过不断修正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逐步把战略目标转变为行动指南。笔者认为,在年度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应编制三年期滚动战略预算,以更好地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应将预算与绩效考评紧密挂钩。  3、预算编制应坚持以标准化流程为对象,以关键业绩指标为重点。在预算编

7、制和执行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又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年度工作重点。应将固化和标准化的流程作为控制对象,把影响价值创造的主要因素分解为成本和现金流等关键要素,并进一步细化分解为具体关键控制指标。此外,还应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和各责任主体的特点,分别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并将其作为控制重点。如,总公司(投资中心)以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为控制重点;子公司(投资中心)以资产收益率、现金流为控制重点;分公司、事业部(利润中心或内部模拟利润中心)以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经营性现金流为控制重点;生产厂(成本中心)以成本控制为控制重点;管理部门(费

8、用中心)以费用控制及有效性为控制重点;市场部门(费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