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脓毒症中医证型研究综述

近几年脓毒症中医证型研究综述

ID:9460660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近几年脓毒症中医证型研究综述_第1页
近几年脓毒症中医证型研究综述_第2页
近几年脓毒症中医证型研究综述_第3页
近几年脓毒症中医证型研究综述_第4页
近几年脓毒症中医证型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几年脓毒症中医证型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近几年脓毒症中医证型研究综述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感染、创伤、烧伤、重型急性胰腺炎等临床危重患者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虽然针对脓毒症开展了大量基础和临床工作,但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同时消耗大量医疗资源[1-2].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具有悠久历史,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对脓毒症具有一定治疗价值,临床应用较广泛,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发出多种中药针剂及口服制剂.研究表明中药及其制剂可通过直接破坏内毒素、促进

2、内毒素代谢、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等机制发挥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3].中医辨证是中医学的精髓和核心,是治疗的前提.目前脓毒症的中医证型标准多样,尚未统一,临床可操作性弱,因此有必要开展中医证型研究,总结辨证规律及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中医辨证标准,为更好临床干预脓毒症奠定基础.现就近几年的脓毒症中医证型方面研究做一综述.  1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学中没有脓毒症的概念,因其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故多将其归入热病,属外感热病范畴.许多医家认识到,中医古籍中的温毒、疔疮走黄、疽毒内陷之大部分可归属于现代医学脓毒症的范畴.脓毒症的大部分临床表现可分属中医学外感热病、温毒、

3、走黄、内陷症的范畴[4].多数医家从毒、热、瘀、虚4个方面认识其病因病机[5-6].中医学毒的概念为邪之盛谓之毒.脓毒症中的毒有二,一为外来之毒,二为内生之毒.外来之毒指六淫化毒,疠气疫毒,虫兽毒,药毒等.根据病邪不同,致病特点不同,有的来势凶猛,传染性强,变证多,病情危重;有的表现缓和,病邪易去除.内生之毒,通常指外邪侵入机体后,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痰、瘀等,若病理产物积聚日久,如瘀毒、湿毒,若毒邪内陷化热,变生热毒.根据现代医学认识,脓毒症是由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是有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那么外来之毒是指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

4、毒,真菌或非典型病原体等.内生之毒则包括组织细胞功能障碍,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生化过程的产物如氧自由基、兴奋性神经毒、过敏介质、炎性介质、钙离子超载、新陈代谢毒素、致癌因子等.  脓毒症中热是其重要的病机特点,热和毒往往并提.首先本病由温毒而起,热由毒生,毒邪内陷,热邪加重,热和毒共同影响疾病进展.热毒郁于肠腑或阳明经则造成腹满胀痛;热毒内陷心营,扰动营血,出现身热夜甚,斑疹隐隐;热毒侵入心包,引起神昏等.  脓毒症的关键病机为瘀血内结.临床上,严重脓毒症往往伴有口唇紫绀,四末青紫,皮肤花斑,舌紫暗,脉涩等血瘀征象.瘀血内结是疾病发展中的病理产物,也是影响疾病预后的

5、主要因素.热毒之邪侵入机体,消烁津液,伤阴耗气,阴津不足,血液失去濡润,血液运行乏力,导致瘀血内结;热毒迫血妄行,留而为瘀,导致瘀血内结;热毒积郁肠腑,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运行受阻导致气滞,血瘀内结.  正气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机体抵抗力强,邪气难以入侵,即使邪气侵入,也能驱邪外出,就不会发生疾病,故称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是否感邪以及感邪后是否发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正气的盛衰.  正气不足也是脓毒症发生的内在因素.如患者机体处于正气亏虚、阴阳失和的状态,如原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或突受烧伤、创伤等重创等,导致营卫不足,周身经络

6、失于护卫和濡养,则邪气有可乘之机,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或毒邪内生,对机体形成危害而致本病的发生.  2脓毒症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研究显示[7],内科脓毒症患者以虚实夹杂证多见,占83.6%,单纯实证的占16.4%.虚证类证候由多到少排列为气虚证(83.6%)、阳虚证(35.6%)、阴虚证(27.4%)、血虚证(8.2%).实证类证候由多到少依次为痰证(91.8%)、火热证(79.5%)、血瘀证(52.1%)、水停证(16.4%).脓毒症并发MODS患者的阳虚证明显增多,出现阳虚证的脓毒症患者病情较重,提示治疗上需要重视顾护阳气.而刘氏也开展了脓毒

7、症症状和证候特征的调查研究.他根据《中医诊断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等书中的症状与临床相结合,编制成调查表,评测46名脓毒症患者的四诊调查表,并依据虚实辨证,将所得调查表中的症状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的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证候分类.结果显示,脓毒症中脉数、呼吸急促、壮热等出现率均超过43%.归纳中医证候有6种,即邪热、痰浊、血瘀、气虚、血虚和阳虚,其中邪热证的出现率达73.9%,其余各证候分布比率较为均匀,而虚证(包括气虚、阳虚及血虚)在所有证候中的出现率为38.8%.说明脓毒症具有热毒、痰、瘀、虚4个基本证候特征[8].  另外,研究显示,脓毒症的发

8、生及中医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