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t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第二单元╲t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ID:9460099

大小:125.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05-01

第二单元╲t心理不健康的分类_第1页
第二单元╲t心理不健康的分类_第2页
第二单元╲t心理不健康的分类_第3页
第二单元╲t心理不健康的分类_第4页
第二单元╲t心理不健康的分类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t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心理诊断标准: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一、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学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

2、情绪。综合描述“心理问题”可概括为:“一般心理问题”是指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只要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就可以区分和鉴别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二、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

3、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叫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综合描述心理障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最初情绪反应强列、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在心理

4、咨询临床上,以“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限在一年之内;至于社会功能破坏程度,也可以作为参考因子予以考虑。如果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后的一年之内,求助者在社会功能方面出现严重缺损,那么,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应作为可疑神经症患者或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提出会诊和转诊。三、诊断为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二、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二、诊断的依据是什么?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

5、进行量化评定?三、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怎样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应和哪些诊断相鉴别?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对该求助者进行病因分析?五、对该求助者可选用心理测验工具,并说明理由?六、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对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对该求助者的症状进行分类整理。、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七、作为咨询师,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拟订的咨询目标是什么?你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如何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如何确定本案

6、例的咨询目标(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如何使用倾听技术?区别求助者的依赖和移情?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标准、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入点?咨询师怎样进行转介?你计划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原理是什么?八、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兴趣下降、意向下降、焦虑、自我评价低、绝望、有自杀倾向、失眠、强迫意向、回避行为、易激惹、睡眠障碍、紧张。有内心的冲突、紧张、恐惧。痛苦,幻听、被害妄想、恐惧、烦躁等。1、在躯体方面的

7、主要症状是:疲惫感、睡眠差、食欲下降。右腹部不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全身乏力,头、胸、肩等部位疼痛不适。2、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痛苦、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意向下降。二、诊断的依据:根据求助者表现出的症状,内心痛苦的程度,持续的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情况,有无泛化和回避以及病程,判断是否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1、强迫症状。2、内容充分泛化。3、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或按照病非病的三原则排除重性精神病。4、病程持续时间较长。5、社会功能已经受损。6、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具体依据如下: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

8、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3年,内容充分泛化,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