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解析“512”震后中小学生集体自尽的诱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解析“512”震后中小学生集体自尽的诱因【摘要】:目的:查灾难后青少年群体的自杀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其自杀观念、计划和行为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YouthRiskBehaviorSurvey,YRBS)自评量表,对2008年汶川地震国家划定的九个极重灾区的中小学校进行整群随机抽样。以班级为抽样单位,随机抽取110所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收集中小学生的一般资料、灾后相关情况及YRBS中自杀因子评分。根据资料的类型不同,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c
2、hi;2检验,其中对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分别做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计发放自评问卷7833份,收回问卷总计7521份,回收率为96.02%,其中有效问卷6875份(91.41%),无效问卷636份。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中曾认真考虑过自杀的比例为6.90%,有过自杀计划比例为4.00%,尝试采取过自杀行为的比例为2.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①以是否曾认真考虑过自杀为因变量,年龄[OR=1.178,95%CI(1.098,1.178)]、灾后家
3、庭结构发生变化[OR=1.360,95%CI(1.360,1.085)]是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观念的危险因素。②以是否有过自杀的计划为因变量,年龄[OR=1.099,95%CI(1.050,1.150)]、被掩埋[OR=2.155,95%CI(1.104,4.205)]、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OR=1.495,95%CI(1.128,1.981)]是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③以是否尝试采取过自杀行为为因变量,男性[OR=1.513,95%CI(1.122,2.039)]、灾后家庭结构
4、发生变化[OR=1.555,95%CI(1.112,2.175)]是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是自杀观念的危险因素,年龄、被埋和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是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男性和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灾后家庭结构改变是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共同的危险因素,故对灾后家庭结构变化的青少年应给予更多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以避免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的风险。【关键词】:自杀;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YRBS);发生率;危险因素;灾难。
5、 严重灾害事件不仅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且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事件,对受灾群体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出现心理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焦虑及自杀等问题。据国内外文献报道,重大灾难后发生PTSD的比例可以高达10%~50%[1,2].Chou等[3]报道了1999年台湾地震后2年,重性抑郁和PTSD的患病率仍为6.9%和9.7%,直至灾后第3年时才开始下降,而自杀率则逐渐升高,灾后6个月自杀率为4.2%,灾后第2年为5.6%,第3年则升至6.0%.2009年,赵高
6、峰等[4]的研究提示汶川地震后,1年中小学生PTSD患病率为22.2%.张本等[5]报道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所致的孤儿在震后30年的PTSD现患率仍高达12%.而有文献报道,PTSD常与自杀共病,如n;2.64岁;汉族5432名,羌族1066名,藏族318名和回族59名(表1)。其中,1609名(23.40%)学生有亲人好友遇难;138名学生(2.00%)曾有被掩埋经历;2099名(30.50%)学生目睹很多死难者的尸体或残肢;545名(7.90%)学生在地震中受伤;232名(3.40%)学生
7、有明显疤痕或残疾;1376名(20.00%)学生灾后家庭结构有发生变化。 2.2YRBS量表调查结果在6875名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以有时和经常作为自杀想法、计划、行为的阳性结果,无和偶尔作为阴性结果来进行统计。YRBS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曾经认真考虑过要自杀的中小学生比例为6.9%,有过自杀计划的中小学生比例为4.0%,尝试采取过自杀的行为的中小学生比例为2.7%,结果见表2。2.3自杀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2.3.1自杀观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年龄、有亲人好友遇难、有被埋经历者、
8、看到了遗体或残肢、受过伤、发生明显疤痕或残疾、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均为自杀观念的危险因素,结果见表3.2.3.2自杀计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年龄、有被埋经历者、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均为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