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5588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浅谈我国碳排放的危害及对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碳排放的危害及对策建议碳排放危害对策 一、碳排放的危害 科学研究表明,碳排放的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以及出现极端恶劣天气,譬如台风、高温、暴雨、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的直接诱发因素,而且随着近几年,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加剧,南、北极冰雪也在加速融化,海平面逐年上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且在2009年,美国环保署也首次承认了碳排放增加导致的温室气体将会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碳排放增加的组要因素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的。高能源的消耗就意味着高碳排放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和人居收入不断增加,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也急剧增
2、大,因此碳排放不断增加,那么研究如何降低碳排放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降低碳排放的对策和建议 城市不仅是人们生产和生活高度集中的地方,而且也是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高度聚集的区域,是碳的主要排放区,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处于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量大,环保投入力度不大,因此,建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依靠技术进步大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治理,树立低碳意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走向绿色和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 (一)调整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是指较低的能源消耗、较低的排放、较低的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增加投资,优化城市产业结
3、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科学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减少能源消耗。加大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提升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在零售、餐饮、生活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中进行优化,推进现代金融保险业、文化旅游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能源消耗较少的行业,减少碳排放量。 1、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 目前,城市多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虽然会形成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所以淘汰这种落后产能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工业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的特点比较,现代服务业具有有知识密集型、拉动能力强、产品
4、附加值高、低能耗、污染排放少的特点。如北京市的服务业的增长值在全市国民收入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2%以上,文化旅游产业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在整个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同时也减少了北京市碳排放量,其他绝大部分省市的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还很低,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鼓励科技创新,降低碳排放量 针对能源消耗高、效率低等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进行技术升级,改进生产过程中能耗高,效率低的操作,降低碳排放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低碳技术,寻求新的清洁能源,但是短期内既要追求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寻求新的清洁能源,改变传统能源消耗量大的弊端,必须在科技研发上加大投入力
5、度。可以借鉴德、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投入力度,着力发展核能发电和水力发电,以满足人们需要。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对外贸易 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大众积极从事第三产业,一是制定适合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政策;二要使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结合,如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物流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三是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以满足社会大众对服务的要求,培训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最后政府要积极引导,制定合理的方针政策,积极且有效地扩大利用外资,重点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性农业和第三产业。 (二)调整能源结构 据统计
6、,能源资源是主要的能源消耗,支持着经济发展。但是目前在开发与利用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产品产出率较低、产品使用效率较低以及没有实现循环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的生产、开采成本比较高,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职工收入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还加重碳排放量,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煤炭资源法》、《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管理办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回收率实施细则》、《清洁生产过程促进法》等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相关的配套服务中心,有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循环经济打造一体化的管理,金融服务、
7、项目管理相互协调,实现共同发展。另外,还应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环保意识教育,使企业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 1、加大政府支持,建立机制保障 一方面,应尽快出台国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制度上保障,进一步促进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和地热等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降低碳排放量。与此同时,还应加快《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和环境影响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加强监督,采取激励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