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54823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1
《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政治风险与规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政治风险与规避�Symbol`基金项目漳州师范学院院内课题,项目编号“1007L21002”。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约三十年的历史。在过去2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以年均约17%的速度增长,已经引起了国内和国际人士的强烈关注。作为我国开展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活动的主力军,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也日益增多。但是,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治因素。如何正确对待并购中可能遇到的政治因素是国有企业海外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
2、一、国有企业是海外并购的主力军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已非常活跃,步伐逐渐加快。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更是在内外部原因的影响下掀起了海外并购的浪潮,海外并购的数量及金额不断上升。就实际并购金额来看,国有企业是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主力军,金额上占有绝对优势。根据《经济学人》杂志的统计,2004年至2009年11月中国企业完成的172宗5000万美元以上的并购案中,81%的海外并购是由国有企业进行的。德勤2010年度报告《崛起的曙光: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10大矿业海外并购交易中,国有企业占据
3、6席;2010年上半年中国5大油气业海外并购交易,全部为国有企业;2009年,国有企业交易金额占当年总并购交易额的80%左右。 可见,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力军。然而,国企的政府背景却无形中给企业海外并购带来阻力,特别是容易使得东道国政府和公众将市场化行为误解为政治行为,在并购过程中容易遇到政治风险,导致并购失败。 ��二、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中的政治风险分析 (一)相关案例 2009年2月12日,中铝宣布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向力拓注资195亿
4、美元。如果交易完成,中铝持有的力拓股份最多上升到18%。可以说,这项并购是一项双赢的商业交易。但从2月份宣布收购开始,在澳大利亚内部就一直反对声音不断。澳大利亚许多议员与政府官员,以及一些协会组织甚至一些国际组织都认为中铝是中国国有大型企业,代表中国政府的利益,它对力拓的收购将极大地损害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并不断游说澳政府不要批准这一并购。3月中旬,交易先后通过澳大利亚反垄断机构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FCO)审查后,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宣布,交易将在原定的30天审查期基础上,再增加90天直到当年6月l
5、5日。而在这期间,由于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以及全球资本市场明显好转,力拓度过了难关。6月,这项交易计划因力拓毁约宣告失败,力拓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 类似的案例还有2003年中石油拟并购俄罗斯斯拉天石油公司、2004年五矿集团收购加拿大诺兰达公司、2008年中海油拟并购英国――俄罗斯合资企业TNK-BP油田服务子公司STU、2009年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买入Lynas多数股权的计划等。 (二)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中的政治风险 总结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国有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时,除了受经济因素影
6、响外,还受政治因素的严重干扰。“政治风险”是在西方有关企业跨国投资与跨国经营风险的文献中学者们普遍使用的概念。政治风险是各种政治力量使一个国家的经营环境发生异常变化的可能性,它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海外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其实施。 国有企业的官方背景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警惕,它们对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企业条件反射般产生的不信任,对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和战略意图感到不安。西方国家担心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海外收购会危害其国家安全并加深与中国的政治利益冲突,因此对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并购采取了消极态度甚至是反对态度,使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道路更加的崎
7、岖。海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常常会利用这一点来攻击国有企业,有的甚至设置障碍阻止企业在海外并购。 外国的投资审核机构,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审核机构,如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加拿大工业部等相应监管机构,都会对任何敏感的入境外国投资进行审查,无论其来自哪个国家。而对于来自中国国有企业的投资,这些机构则会审查得更加详细彻底。美国财政部副部长RobertKimmitt在2006年表示,美国虽然对海外企业的投资持开放态度,但和私有企业相比,那些与政府有重大关联的企业将受到美国政府更为严密的审查。同样,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也表
8、示,来自私人产权的任何投资,只要它是合法的和光明正大的实体,澳大利亚都欢迎,但来自国家控制或受国家影响的实体,就持保留的态度。 ��三、国有企业应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