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5398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1
《借梯登高,加速提升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借梯登高,加速提升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企业经营关注的经营结果,既所谓的成本、利税、投资回报等经营性指标,而企业科技人才水平是整个企业在行业中的品质、品牌和硬实力的标志性指标,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性因素,高水平科研人员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高速发展、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就油田而言,在油田勘探开发技术手段尤其是在科技攻关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地位是油田持续发展的基石和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人才,核心是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探索建立适合油田实际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是油田尤其管理层作出决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科技人才培
2、养的基本模式 第一,“企校”合作模式。建立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目前,建立“订单式”的“企校”合作模式,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确定所需人才专业方向和人才需求数量,跟高校签订培养合同,提供人才培养实施计划。高校按照双方协议组织实施,考虑企业实际要求,进行专业化培养,提供合格人才,“企校”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把人才培养和科研生产所需的技术支撑平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合作模式操作的过程中,企业占主导地位,高校起支撑作用。 第二,实施岗位培养模式。“岗位培养”,既企业通过岗位锻炼,逐渐培养自己的科研梯次
3、队伍,企业根据岗位需要和研究工作特点,开展有计划的人才开发,并在岗位锻炼中逐步成长为所需骨干人才。企业建立科研人员全方位评估体系。 第三,政府支柱模式。政府主导,根据国家战略需要、产业环境变化、重点领域强化,通过建立“政府科技基金”,政府负责科技人才培养总体规划与政策制定,负责宏观指导人才管理和人才使用。培养的科技人才主要被安排到科研院所、国家重点项目、国有大型企业中。 二、河南油田专业技术人才基本现状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河南油田用工总量约38000人,其中全民工26000人,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左右。这支50
4、00人的专业技术队伍以专科生和本科生为主体,绝大多数人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科研生产实践,长期工作在生产和科研一线,对于解决油田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组织技术攻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和攻关油田生产尖端难题的能力还存在不足,高层次技术人员,尤其是能够单独承担科研项目,解决约束油田生产尖端难题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质”的高度不能满足油田长期发展的需要,制约油田科技创新的力度和范围。同时,每年一部分智力水平高,基础扎实,在科研生产一线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人才流转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是薪资更高、
5、环境更好的沿海城市。 历史数据显示,2006-2008年,油田流出大学生322人,引进毕业生472人。仅从进出数量上看,流出的技术人才是得到了补充,实质上流失的是已具有丰富工作经历的技术骨干和高层次技术人才,二心引进的毕业生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仍需要一定时期的培养。技术力量相对在减弱,所以,提升科技人员创新能力问题亟待解决。 三、建立油田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一)借梯登高,加速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局级科技攻关项目每年约有60项要通过对外合作、技术协作才能完成。充分利用好与高校和社会研究机构合作机会,可以
6、加速提升科技人员创新能力。 1.强化项目组全程学习意识,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联合攻关项目外协不是外包,项目组要全过程参与。不仅要把解决油田生产问题与外协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要通过技术协作,学习专家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自身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2.要抓好外协中间评估。一是及时将外协研究的主体技术尽快应用于生产;二是如果研究方向偏离,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提升科技人员的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外协成果最终验收后,尤其是实验室试验、化学配方等,有条件一定要进行审核试验。既可以评价外协成果的可靠性,
7、同事也可以提高科技人员实际操作能力。 4.充分利用项目的外协机会,聘请专家在开题、中间评估时进行两次专题技术交流,开阔科技人员视野,拓展科技人员思路,提升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初步估算,按每个项目参加1~2人,参加专题技术交流会10人次,全年利用对外协作项目,科技人员得到培养60~120人次,得到参加专题技术交流600人次。达到借梯登高,加速提升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实施“151”人才梯队开发规划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加大,科技攻关的难度越来越大,科技攻关的难题也越来越多,科技攻关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要确保科技攻
8、关的数量、质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科技人才开发规划。 五年内,即2011年至2015年,培养1000名熟悉生产一线业务,能够单独诊断现场出现的生产故障、难题,并能够及时解决的专业型科技人才。培养50名具备科研攻关局级技术首席专家。培养100名处厂级技术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