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时期提高高职生就业率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时期提高高职生就业率的思考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而根据国际教育理念,高职教育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将逐渐上移至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高职是一种教育形式,而非学历。学历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之分。高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大学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 一、现状研究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全社会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职业学院发展加快。职业教育的高等化使职业教育的功能从原来的为受教育者提供技能培训转向技能训练与学历教育并举,功能的拓展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更
2、广阔。高职院校运转很好,生源很好。可是透过这一现象,许多问题逐渐凸显,也存在着一些矛盾。 (一)就业现状 大多数高职学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如降低薪酬预期,参加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就业竞争力,也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去小城市到基层工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择业中首选基层就业的比例仍然较低;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更多追求发展前景和物质待遇;就业目标过于集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偏低等。 (二)教学实习实验设备与场地不足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许多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递增,购地与建房占用了学校的很
3、大一部分资金,导致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场地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停留在中职水平。即使购买了一部分,也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因此职业技能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专业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教学缺乏特色,学生就业率低。 (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矛盾 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有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一些学生和家长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上本科大学才能作“白领”当官,接纳并选择接受高职教育,是由于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且门槛不高,无疑这对于不能进入本科院校的考生是一条好路子。另一方面高职学
4、生可以参加专升本、对口升学等考试,高职教育成为进入更高教育层次的踏板,部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大打折扣。而一些学校为了迎合这一现象,将对职业技能的训练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失去了高职教育的根本优势,职业教育沦为学历教育的附属品。 (四)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率低 一些学校与专业之所以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与市场需求脱离。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沿袭普通高校的传统办学思路,其根本点是没有面向市场需求,没有把就业作为导向。在许多地区的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声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免谈”,这种情况体现了高职高专办学
5、不适应需求的一面,也同样反映了现行人事管理体制、用工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五)学生自身素质 许多高职毕业生存在信心不足、缺乏目标,文化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养成较差等问题。导致其就业意向迷惘,适应能力较低,获取信息渠道严重同质化,很难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很多学生入学后都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几年课程学习下来,学到有一些是与社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的滞后知识。而缺乏对自身能力、优势、兴趣的明确了解,加剧了求职的盲目性与扎堆现象。一些所谓热门专业、热门职位挤破了头,事实上多数求职者充当的只是“凑热闹”的角色。 二、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 (一)结合执业
6、资格认定与职业考试,培养社会亟需人才 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把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作为衡量学生执业能力的标准之一,将执业资格认定与职业考试紧密结合。学校要研究劳动准则制度、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等,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针对离校后未能就业的高职毕业生,学校可以进行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围绕市场急需紧缺的专业和岗位,对受专业限制而难以就业的学生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以就业困难对象为主,兼顾其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在培训方式上,以订单培训为主,兼顾定向培训;在培训方向上,以相关相近专业转换培训为主,兼顾个人意愿和基础;在培
7、训内容上,以强化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兼顾必要的基础理论学习;在培训组织上,以大型企业集团的规模化培训为主,兼顾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组织作用。 (二)校企合作增加实习实验设备与场地的投入,积极开展实训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之路和希望之路,它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准确把握企业用人需求;校企合作还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承担真实的社会服务工作,以此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