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趋势及结构优化政策

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趋势及结构优化政策

ID:9449084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趋势及结构优化政策_第1页
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趋势及结构优化政策_第2页
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趋势及结构优化政策_第3页
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趋势及结构优化政策_第4页
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趋势及结构优化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趋势及结构优化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趋势及结构优化政策  一、上海人口空间分布的典型特征和主要趋势  上海常住人口规模从1300万人发展到2300万人,仅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国外几个特大型城市这一过程则普遍经历了50~100年的历程。  通过对第六次上海人口普查资料的数据挖掘,发现上海人口空间分布趋势除郊区化、人户分离以及外来常住人口市区少、郊区多和西部多、东部少格局等趋势外,还呈现出以下四大值得关注的典型特征:  (一)外环线人口城市居住环带基本成型  随着上海城市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和空间分布圈层外延的

2、继续推进,外环线两侧形成显著的人口居住集中趋势。六普数据显示,上海外环线两侧街道(镇),常住人口超过1200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0%以上。从14个代表性街镇看,面积合计400平方公里,占上海市面积6.33%,常住人口315万人,占全市13.61%。外环线两侧主要镇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江桥镇,其人口密度由2000年的453人/平方公里增至2010年的5986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增长超过13倍。  (二)人口通勤潮汐往返问题明显加剧  目前,在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向外疏导的同时,工作岗位并没有同步外移,相

3、反还有向心集聚的趋势;城市核心区的交通负荷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向心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地铁全路X单日客流创历史新高,超过900万人次。在过去以制造业为典型代表的中心城区-郊区潮汐式通勤的模式下,由于大量的商业资源等仍集中在上海内环、中环地区,导致外环居民通勤、购物出行距离和时耗不断增加,从而造成交通压力、通勤成本以及社会诸多矛盾的激化。大量中心城区服务业就业人员集聚在城郊结合部,购物难、消费难不断困扰外环线两侧社区人口,这不仅导致了每天的就业潮汐式往返,还造成了消费和生活的潮汐式往返。2

4、012年,黄浦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08万元,处于外环地区的闵行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3万元。外环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到中心城区的四分之一。在中心城区通勤压力不断增长的影响下,外环线两侧城市人口居住空间与消费空间分离,也制约了上海城市消费潜能的进一步释放。  (三)沿交通轴线两侧形成多个卧城  以上海轨道交通、内环高架路、中环路和外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动影响显著,轨交沿线形成了一批以三林、九亭、江桥、顾村等为代表的卧城。从表1可以看出,200

5、02010年,三林、九亭、江桥、顾村净迁入人数分别21万、20万、23万、18.7万人,人口在10年之内均实现数倍以上的增长。以3条轨道交通线贯穿的宝山区为例,人口数量增加迅速,人口密度由2000年的2957人/平方公里增至2010年的7029人/平方公里。这些卧城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阶段的产物。受人口导入速度过快以及开发规划等影响,卧城除居住外其他功能有限,距离中心城区距离也偏短,从而对中心城区仍有较强的依附性,人口粗放式外围扩延导致交通压力巨大、本地消费不足等问题。许多卧城随着城市开发拓展已成为

6、中心城区的拓展区,并未真正发挥分散中心城区人口的作用。    (四)中心城区户籍人口减少、外来人口增加的趋势需引起关注  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变化情况可进一步反映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20002010年,上海在户籍人口持续外迁的过程中,大多数区外来人口数量却均保持了快速增长。中心城区黄浦、静安、虹口等区的对比十分明显。中心城区户籍人口在向外围迁出的过程中,仍有大量外来人口不断迁入。这一方面,使得中心城区尽管加大力度推进人口外迁,但人口密度仍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外来人口受生活服务业等就业需求影响,仍

7、有大量人口聚集在中心城区的老旧小区、棚户区,这对社区治理、人口管理、公共服务配置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东京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经验借鉴  东京人口规模、结构发展历程与上海十分相似。在经历了恢复增长(19451955年)、快速增长(19551970年)、稳定增长(19701990年)、负增长(1990年代后逆城市化时期)、缓慢增长(21世纪初再城市化时期)5个阶段。随着人口规模趋于稳定,城市人口发展进入结构优化为主的阶段,其主要经验包括:  (一)以产业控制人口,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城市人口布局

8、优化  在19551970年时期,由于钢铁、造船、机械、化工和电子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东京都地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快速增长和积聚引发了住房、交通、环境、能源等困难。东京都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使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东京原有的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开始聚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代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东京高度聚集,一方面增加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东京城市中学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