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48302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进一步完善县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进一步完善县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对策1994年我国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并建立了转移支付制度。该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困难县市财政保运转、保发展、保稳定的能力,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以江西省泰和县为例,探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转移支付结构安排不尽合理,均等化作用不显著。2009年起,我国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简化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两类。转移支付形式上是规范了,但实质内容没有改变,目前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原列入专项转移支付的几大类支出,实
2、质上没有起到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作用,还是要求专款专用,不能用于平衡地方财政预算。因此,剔除这块补助来说,我国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尽管有均等化的功能,但所占比重还是偏低。以泰和县为例,2010年一般性转移支付总额为42163万元,剔除原列入专项转移支付的几大类支出17439万元后为24724万元,在全部转移支付中所占比重仅为29.3%;而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所占比重高达70.7%。税收返还以保护地方既得利益为出发点,采取“存量不动、增量调整”的政策,只有利于发达地区而不利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不仅不利于均等化的实现,反而使两者之间公
3、共服务能力的差距更加扩大。 2.转移支付项目设计上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偏低。 (1)地方事权划分不够清晰,转移支付应有功能未充分发挥。政府间事权关系划分不清,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第一,范围涉及过宽。由于各级政府间事权界定不清,我国专项拨款的范围涉及了几乎所有原本应属于地方政府事权的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支援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公检法等。第二,要求地方配套。中央下拨地方的专项资金,有相当部分要求地方财政配套。江西省2009年制定的公共财政政策需要县市配套资金的项目有60个,2010年达到
4、134个,主要集中在支农、社保、卫生和基础建设等方面。泰和县2010年按省公共财政政策应配套专项资金4684万元,但该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加上未列入国家贫困县,财政实力较差,只能勉强满足全县13000多名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发放问题,近几年连津贴补贴都无法足额预算,且公用经费预算标准每人每年才1000元~1500元。第三,财权事权不对称。319国道泰和老营盘至南溪段二级公路改造项目,泰和县财政共借入国债转贷资金1.3亿元。319国道是江西省内六条国道之一,也是入闽的国防重要干线,按照公共财政
5、及“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要求,该国道建设理应由国家承担,不应由地方承担建设债务,但目前该贷款一直由泰和县负责还本付息,其中已到期的债务本金近7000万元。上级财政通过结算直接扣缴,但由于该县没有偿债资金,偿债资金一直由县财政垫付,财政风险较大。 (2)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较大,分配项目繁杂。泰和县近三年专项转移支付(不含原列入专项转移支付,现改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几大类支出)占转移支付总数分别为47.9%、53.3%和48%,比重一直居高不下。项目种类分布面广,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预算支出科目,并且补助对象涉及到各行各业。2010年该县专项
6、转移支付项目约在120个以上,项目名称五花八门比较杂乱,总额50万元以下的项目近70个,资金最少的项目仅1000元,有限的资金被分散使用,形成了“撒胡椒面”现象,达不到应有的规模效应。 (3)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主体倒置,财政部门陷入被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往往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然后送财政部门审核,客观上业务主管部门先入为主,占据分配的主导地位,就拿泰和县来说,县财政部门难以对资金的分配与使用进行强有力的介入,许多情况下仅履行出纳的义务。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管理权分散于各业务主管部门,财政统一支配的实际权力非常脆
7、弱。这种财权过于分散的格局,造成项目建设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4)资金拨付时间滞后,影响项目进度和效益发挥。据统计,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且下半年又集中在12月份,有的专项资金甚至要到次年下达,使执行时间相对滞后,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泰和县2010年12月份以后下达资金多达10459万元,占专项转移支付总额的25.2%。由于转移支付资金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基本上都在预算编制后才下达,给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带来一定的难度。造成预算安排与转移支付补助资金重叠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
8、预算执行的难度。 3.缺乏统一有效的资金监管体系,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监管力量分散,监管成本过大。一方面,有些资金一年内要接受垂直监督、同级监督和部门内部监督两三次甚至更多,部门抱怨“铁账也要翻破”,接待费用“扶摇直上”;另一方面,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