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联合国绩效预算模式及其对绩效审计的启示

论联合国绩效预算模式及其对绩效审计的启示

ID:9447683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论联合国绩效预算模式及其对绩效审计的启示_第1页
论联合国绩效预算模式及其对绩效审计的启示_第2页
论联合国绩效预算模式及其对绩效审计的启示_第3页
论联合国绩效预算模式及其对绩效审计的启示_第4页
论联合国绩效预算模式及其对绩效审计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联合国绩效预算模式及其对绩效审计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联合国绩效预算模式及其对绩效审计的启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逐渐兴起了新公共行政管理运动,各国开始采用一种追求效率的预算管理方式,要求预算过程充分利用关于政府活动产出与成果的数量化信息,把财政资金分配和政府部门的绩效更紧密的结合起来,“为结果而预算”。在国际一级,即联合国,预算编制方法同样受到各国做法的影响,逐渐改变了传统预算只注重“投入”的管理,强调以“结果导向”来进行预算管理,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的要求,同时奠定了绩效审计的基础。  笔者有幸于2008年参加了联合国审计委员会(BOA)对部分组织机构的外部审计,对联合国的绩效预算以及绩效审计有了一定了解。本文拟从联合国预算

2、管理制度的演变谈起,分析其绩效预算模式的特征及意义,以期为我国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联合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演变    联合国在1974年以前采用纯粹根据投入编制预算的方式。1974年至90年代末,实行按方案编制预算制度(又称规划、方案拟定、预算编制、监测和评价方法)。  90年代末至今,实行按成果编制预算制度。  在公共行政管理创新的背景下,经方案、协调委员会与行政和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多次讨论与协调,联合国秘书长在第五十一届大会提出的改革方案中,述及联合国将实行按成果编制预算(RBB)的制度,其目的在于加强现行的规划、方案拟定、预算编制、监测和评价方法。  按成

3、果编制预算制度下,方案预算按照一套事先确定的目标和预期成果来制定;预期成果为所需资源投入的依据,同时资源投入根据实现预期成果所需的产出确定,并且与产出挂钩;由客观业绩指标衡量实际成果的情况。  与以往的预算编制方法相比较,按成果编制预算突出了两项基础,即制定方案预算的逻辑框架;注重成果的问责制。  (按成果编制预算制与绩效预算为同一概念,以下均统一称为绩效预算)。    二、联合国绩效预算制的两项基础及其对绩效审计的意义    绩效审计和绩效预算都是伴随着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从最高审计机关国家组织关于绩效审计的定义(绩效审计是一种对被审计单位履行其职责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

4、、效率和效果方面的审计)可以看出绩效审计的特征:一是强调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三方面的审计;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过程的审计。这些特征与联合国绩效预算所突出的两项基础共同体现了新公共管理对政府绩效和责任的高度关注,两者的重要性都在于促进政府加强责任、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一定程度上,绩效预算奠定了绩效审计的基础。  (一)逻辑框架的运用使绩效预算过程更系统、更连续、更透明,构建了绩效审计的基本框架。  联合国绩效预算制中运用的逻辑框架是一种概念工具,其目的是在一个连贯和相互联系的结构中涵盖预算的各组成部分,使每个部分之间具备一定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框架包括目标、预期成果、产出

5、和投入。从上往下看,框架层次显示出每个组成部分的实现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即如果要实现目标,则需实现预期成果;要实现预期成果,则需提供具体的产出等);从下往上看,框架层次显示出如果该组成部分已经实现,情况将如何(即如果投入所需资源,则能提供具体产出;如果提供产出,则能实现预期成果等)。  逻辑框架除了紧密联系各要素,还包括了业绩指标,将其作为衡量预期成果是否实现的尺度。业绩指标与预期成绩之间的直接联系是转向按成果编制方案预算制度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时,逻辑框架设计过程中还列入了重大外部因素,在预算周期开始时即予以充分考虑,从而显示方案设计的透明度,确保管理人员只为其可控的成果负责。    

6、    图1预算流程图  上图显示了整个绩效预算系统、连续地反映从投入控制到结果评价的过程;同时,也勾勒出绩效审计的基本框架,即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  (二)注重问责制,在组织内推行绩效管理,为绩效审计提供可操作平台。  绩效预算是为了达到预期成果、实现组织目标所开展的规划过程。为了更为有效的发挥其计划、管理、控制的功能,联合国对预算框架各要素的计量做出改进,突出了问责制以及相应的授权。同时,联合国内部监督事务厅明确要“把绩效预算制度提高一个层次”,即在组织内部通过绩效预算带动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为此,联合国制定了绩效管理基准框架,首先即强调组织内主要

7、当事方的责任,提出符合SMART(具体、可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的目标和授权。同时,将组织的目标、宗旨和产出逐级落实到较低层次的工作计划、直至个人工作计划中。在这个总体战略演绎分解的以及员工行为聚焦战略的互动选择过程中,各管理层级间实行订立权责契约的“合同管理”方式,明确双方的职责与权力,并通过业绩考核制度(PAS)确保问责制的有效实施。  显然,在绩效管理环境下,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绩效目标、绩效协议、绩效预算、绩效指标等就成为绩效审计的重要绩效评价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