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46974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古代官员选拔体制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古代官员选拔体制演变 一、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发展演变过程 官员选拔制度是统治者为了实现统治需求而制定的制度安排。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在人类社会早期,生活环境非常恶劣、生产力低下,选贤任能是推选首领的唯一方式,此时的选拔制度较为典型的有尧舜禹的禅让制,这种选拔制度是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但是,当国家产生之后,选拔制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其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 西周时期,大夫以上的爵位和官职是世袭的。 世袭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是贵族世代为官特权的保障,但是由于豪门贵族垄断了
2、国家机器,造成政治腐败,官员贪图享乐,最终走向衰败。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世袭官职的制度基本上被废除了,除了君主之外,其余官职均不能世袭。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统治者礼贤下士,招聘贤才.诸侯则广纳人才,在自己的府邸养着有各种才能的门客充当幕僚,以备不时之需。秦朝时期,战争频繁,商鞅制定了军功爵禄制,按将士在战争中斩敌首的个数授予功爵和赏赐,大大提高了士气和军队的作战能力。 汉初的官吏:一是按军功选位,二是从郎官中选任。 汉武帝即位之后,除了沿用原有制度,又建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一是察举,即自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对被举荐的人,朝廷有时也会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度
3、的萌芽;二是征辟制,分征召和辟举两种。征召是以皇帝的名义,不通过举荐,直接聘请社会名流入京为官。辟举是中央地方的高级长官(年俸二千石以上)有权自辟士人充当幕僚。察举制和征辟制冲破了先秦贵族以血缘定官爵的藩篱,使得一些平民寒士也能进入仕途,为国效力,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仍有诸多流弊。士人的选拔缺乏客观的标准,后期多为当朝有权势的官员所操纵。有荐举权的官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以至于其所举荐的人才多为权贵子弟。故日趋败坏。 魏晋以后,在对汉代的察举制的反思基础上创设了九品中正制。九品是指将察举对象分为九等,政府按等录用。初期按照唯才是举的标准确实选拔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但是后期
4、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膨胀,对人才的选拔也逐渐演变成只看门第不看才学,选拔大权完全掌控在朝廷中的士族大官手中,腐败现象滋生,九品中正制也逐渐演变成巩固门阀特权的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的人才一般还需通过一定的考试才可授予官职。 南北朝后期,察举制实施的重心开始向考试方面转移。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废除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把选拔官吏的权利收归中央,由朝廷的公开考试进行甑别选用。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科举制作为一项选官制度,由于其遵循竞争考试和择优录用原则,使得选官世袭制在唐宋时期受到遏制,尤其是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
5、得科举考试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完善了文官政治,并对廉政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是仍有人通过恩荫制进入仕途,甚至人数还要超过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人数。元朝科举制度基本上被废除,官吏选拔又进入世袭制,造成官场的极度黑暗和腐败。明朝科举制度发展到鼎盛,录取人数远远超过宋朝,很多平民寒士通过科举制度步入仕途,由于了解平民疾苦,在官场上敢于同腐败势力作斗争,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明朝前期百余年间,吏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虽为隋、唐以后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但世袭制,荐举制以及军功、吏进、纳赀捐官、荫封等其他选官制度作为科举制的补充形式仍继续存在。 二、从新制
6、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分析 1.制度变迁的动因 林毅夫(1989)总结性地指出:制度能提供有用的服务,制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在对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变迁的分析中,本文把所采用的各种制度作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则是该种制度所处的环境。 制度变迁的需求是指对效益更高的新制度的需求。具体而言,是指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于选拔富有真才实学的治国人才的渴求,激发其对选拔制度的高效性的要求。 制度变迁供给,就是一种新制度的生产者在制度变迁收益大于制度变迁成本的情况下设计和推动制度变迁的活动。具体而言,当统治者在进行制度变迁决策时会考虑
7、成本与潜在利润的大小,并且期望获得潜在利益的最大化。从第一部分对官员选拔制度的变迁史回顾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一次制度的变迁都是与其所处时期的政治需要息息相关。例如,秦朝为了统一六国,鼓励将士奋勇杀敌而制定出来的军功制是有时代需求性的,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追求潜在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制度变革。 而制度的均衡是指制度变迁的供给适应制度变迁的需求,制度安排不再变动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而在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的非均衡是常态,制度变迁也是制度非均衡的一种表现,但是并非只要出现制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