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ID:9446805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_第1页
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_第2页
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_第3页
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晚期癌症患者发生癌痛的比例高达80%。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因无法忍受持续疼痛的折磨,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念头。癌痛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是指由患者或家属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通过微量泵自控注药,其可显著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能够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要求,治疗晚期癌痛效果显著。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自控镇痛控制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现将其与传统镇痛模式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采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的晚期癌痛患者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为晚期癌症(Ⅳ期),均经病理学、细胞学或影像学诊断符合各类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无手术治疗、放化疗/生物治疗前景或放弃手术、放化疗者,生存期3~6个月;疼痛均在中等程度以上;能配合完成问卷且知情同意;均无内外科并发症,无内分泌疾病。排除标准:严重恶液质及心、肺和肝功能严重异常;治疗过程中死亡的病例;合并心理疾病、神经疾病者;用药禁忌证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1~75岁,平均(66.4±12.3)岁。病程1~6年,平均(4.4&

3、plusmn;1.2)年。肿瘤类型:消化系统肿瘤15例,呼吸系统肿瘤20例,其他5例。40例采用传统镇痛的晚期癌痛患者设为对照组(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纳入及排除标准同观察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5~77岁,平均(66.0±12.5)岁。病程1~5年,平均(3.0±1.4)年。肿瘤类型:消化系统肿瘤13例,呼吸系统肿瘤21例,其他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Table1)。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方式,口服吗啡15mg镇痛,每6h一次,当疼痛呈现爆发性发作时采用吗啡针肌肉

4、注射0.1~0.2mg/kg,第2d根据前1d爆发疼情况,调整口服吗啡的剂量。观察组:采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首先向患者讲解静脉自控镇痛泵的镇痛原理,自控加药方法。选取左或右上臂平整处22G10cm静脉留置针,常规皮下埋置方法,连接微量泵。镇痛液为200ml,内含40mg吗啡+2%利多卡因20ml+2.5mg氟哌利多,负荷量为10ml,背景剂量为2ml/h。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使用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等。PCA0.5ml/次,间隔15min。  1.3观察指标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d、5d、10d时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评分0~1

5、0分。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当VAS≥6分时,肌注哌替啶。镇静评分: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术后6、12、24、48h的镇静情况进行评定。评分1~6分。1分为烦躁不安,2分为安静,3分为嗜睡、听从命令,4分为睡眠状态但能唤醒,5分为呼唤反应迟钝,6分为呼唤不醒、深睡状态;48h吗啡用量;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幻觉、便秘等发生情况。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调查。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5个功能量表,疲乏、恶心、

6、呕吐3个症状量表,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6分单项测量项目和1个整体生活质量表。整体生活质量表评分1~7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越好。于治疗后第10d进行评价。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紊、尿潴留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资料的输入双人核对,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镇静情况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第1d、第5d、第10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静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

7、统计学意义(P<0.05)(Table2)。  2.2两组患者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48h的吗啡用量少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3)。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问卷功能量表、症状量表以及总体生活质量表各方面的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ble4)。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15/40)低于对照组的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