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梳理

近年来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梳理

ID:9444175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1

近年来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梳理_第1页
近年来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梳理_第2页
近年来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梳理_第3页
近年来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梳理_第4页
近年来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梳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年来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近年来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梳理  医用红外热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新技术应用于针灸效应研究之中,其直观的温度变化可将针灸作用中的时效、量效及其影响因素客观地表现出来,为针灸整体性调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扩大了针灸效应的研究范围,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广阔前景。但目前关于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报道相对还较少,且比较零散。因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将近年来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应用进行了详细地整理和总结,以供今后参考应用。  1医用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  自然界中凡是温度高于0℃的一切物体,均可进行热运动而产生能量,该能量以红外热的方式向外辐射,物体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红

2、外辐射越强,温度越高;反之,物体分子热运动减弱,则红外辐射减少,温度降低。人为恒温动物,体温一般维持在36~37℃之间,作为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源源不断地向周围空间规律地发散着红外辐射能。当人体患病或某些生理状况发生变化时,这种全身或局部的热平衡将受到影响或破坏,表现为组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如局部组织代谢增加,血流量增大,则温度升高,而皮肤作为人体主要的辐射器,深部组织温度的变化可通过体表温度表现出来。医用红外热像仪通过摄像头接受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线,并经光学会聚系统、光电转换系统、信号放大装置和微机处理系统,最终在荧光屏上以红外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可通过红外热像处理系统将其转化为具

3、体温度,它接收到的红外辐射功率与人体表面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通过红外热像仪的动态观察、分析,可准确获取机体体表的热场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皮下组织代谢和血液循环情况等,起到诊断疾病、分析机体功能状态或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等作用。  2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  2.1针刺效应研究  有研究表明,通过医用红外热像仪观察到针刺可使机体相关部位的温度升高。如刘瑞庭等用红外热像仪观察到针刺合谷穴可使面部某些区域皮肤温度升高,而面部皮肤温度的变化与分布于面部的小动脉的舒张及收缩变化密切相关,但皮肤没有分布舒血管神经,故认为针刺合谷穴对面部的升温效应很有可能是因为针刺抑制了缩血管中枢的兴奋所致。Er

4、nst等用红外热像仪观察针刺19名健康者的足三里穴对穴位局部温度变化的影响,发现针刺后足三里局部普遍以温度升高为主,推测该升温效应的产生可能是因为针刺抑制了交感神经,致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所致。张栋等通过红外热像仪观察针刺合谷穴对面瘫患者皮肤温度的影响时,发现针刺后75.8%的患者表现为面部温度的升高,特别是口鼻部位的温度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其他部位,同样认为针刺后面部产生的升温效应是由于针刺抑制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导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所致。在相关实验研究中,张栋等用皮层红外热像显示法观察到电针后猫大脑皮层的温度以上升为主,5min时温度最高,停针后温度有所下降。同时观察到电针不同穴位

5、组时各组不仅有共同的高升温区,亦有各组特异的高升温区,为进一步探讨电针的这种升温效应,张栋等用红外热像技术和激光多普勒技术对家猫大脑皮层的温度和微循环血流量进行了同体对照观察,发现在皮层高温点上平均温度为(34.83±1.08)℃,而微循环血流量为(311±85.8)pu;皮层低温点温度为(32.28±1.19)℃,微循环血流量为(134±41.7)pu,结果说明皮层温度变化与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因此认为电针刺激可使家猫大脑皮层的感觉神经元兴奋,神经元代谢增加引起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故温度升高。  马春红等通过红外热像仪选择针刺后家

6、猫大脑皮层最高温区和最低温区的组织,检测其组织中Na+-K+-ATP酶活力及P物质(SP)含量,结果高温区组织的Na+-K+-ATP酶活力与低温区域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物质的含量也较低温区组织明显升高,说明针刺对家猫大脑皮层的升温效应可能与中枢Na+-K+-ATP酶活力增强及中枢P物质的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  也有学者通过红外热像仪研究发现,针刺对机体并不全是升温效应,也可使局部温度降低或是呈等温现象。如张栋等在热补凉泻针刺手法的红外热研究中,观察到使用凉泻手法后,随着患者主观感觉到的冷凉感的出现,针刺局部在红外热谱上亦表现为降温趋势,温度下降可达0.7~2.4℃。

7、马惠敏等在相关研究中也发现针刺曲池穴即刻,曲池、温溜、手三里穴的温度均下降,其中,温溜、手三里穴的温度均低于针刺前水平,针刺后出现的这种低温效应机制目前还并不清楚,但马惠敏等初步认为该低温效应是由于针刺刺激了自主神经,使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强,从而引起局部血管收缩,代谢相对减少所致。Ernst等用红外热像仪观察针刺19名健康者的足三里穴对穴位局部温度变化的影响中,发现针刺足三里后大部分表现为足三里局部温度升高,但也有部分受试者在电针后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