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4083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大学惩戒教育的艺术性及其实施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惩戒教育的艺术性及其实施原则 提到惩戒,我们很容易将它与惩罚甚至于体罚联系起来,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推崇得最多的就是赏识,批评得最多的则是惩罚.诚然,对受教育者进行赞美和鼓励,激发他们积极性,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唤起对真善美的渴望,这的确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但是,有一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的思考:当我们面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犯错的学生,当那些空洞乏味的赏识教育实在收效甚微或是难以奏效时,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走向反面吗?一个严峻而又沉重的话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教育要不要惩?该如何惩? 一、惩戒不等于惩罚 惩戒与惩罚有其相同
2、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从字面上来说,惩戒是由惩与戒组成的,惩是惩罚,戒是警戒,由此可见,惩仅仅是一种手段,戒才是真正的目的。正如涂尔干所揭示的:这种惩罚并不是为了使他人的身体或灵魂吃苦头,而是在遇到过失时确证过失所否认的规范.它的全部意义在于向违纪学生展示这样一个道理:对别人作恶就是对自己作恶,给别人制造痛苦就是给自己制造痛苦。从这个意义上说,惩罚就是一种反攻,它的作用在于抵消过失,弥补违纪学生引起的那种恶,把事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样,这种惩罚就成了一种简单的复仇形式(以牙还牙,以眼还眼)[1].所以,从广义上说惩戒与惩罚的手段有相同之处,但它们的目的有
3、着本质的区别。通俗地说,惩戒是为了戒,而惩罚则是为了罚[2]. 二、实施惩戒的原则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但惩戒不是体罚,必须要有原则,值得我们教育工重视的是,惩之前一定要慎重,哪些行为该惩?用什么方式惩?惩到什么地步?在惩戒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掌握以下三字经原则。 稳:稳就是稳重。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变化的转型期,我们惩戒的目的是为了他们今后的健康和幸福,如果背弃了这一点,我们的惩戒就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所以,惩的方式务必要小心,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但切不要采取对学生肉体和精神方面的暴力行为,可以换一种形式,如暂
4、时限制他的自由,取消对学生的奖励、取消关注(不去理会)、给予厌恶刺激物、闭门思过、严厉认真的批评等,都是可供使用的惩戒手段,要起到威慑作用,要让他知道,犯了错误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所以作为教育者,必须对有错误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耐心地和他摆事实、讲道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知其所以然,让他认识到你是真心为他好,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不是跟他过不去,故意使他难堪。教育者更要用一颗炽热的心去关怀他们,感动他们,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用真善美去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因为入情才能入理,通情才能达理.切忌用冰冷的态度、过重过激的言辞或举动
5、来指责学生,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增加教育的难度。 准:准就是准确,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在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是批评他这种错误的行为,而不是批评学生这个人。批评人只能引起学生的抵触,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却会使其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才是批评的目的。其次,在批评时要做到就一事论一事、就一个问题谈一个问题,不要把以前和这次没有关系的错事拿到一起讲,不能新帐老账一起算,否则会让学生误认为你揭老底,不是为了让人改正,而是为了让人难堪。 因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自身,总有一些应该忘掉和埋藏的往事,我们把过去的错误
6、翻出来并且唠唠叨叨地讲个没完,这绝对不会帮助学生做得更好,只会让学生觉得你喜欢用老眼光看人,喜欢盯着别人的错误,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更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快:就是指教育的时效性。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后再来揭伤疤、算总帐,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会认为老师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或是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甚至因事过境迁而忘记,淡化了错误行为,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惩戒也就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作用(当然采取冷处理方法时除外)。因而,惩戒要及时,当学生出现了不良
7、行为时,就要趁热打铁,在第一时间进行惩戒,使学生建立不良行为与惩戒之间的条件联系。及时的惩戒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体验更深,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这样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更强,效果会更好。而当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教育者也应该适时地终止惩戒的行为[3],再从正面帮助教育,使其消去悲观情绪,认识到为什么要惩,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惩戒的良苦用心。 三、惩戒艺术面面观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场合,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你的教育。快下课时,有位老师看见一个学生看《三国演义》,但他并未停止上课去训斥学生,而是未作任何评价,把课上
8、完。下课后,老师得知他是三国迷,便问:你知道三国的故事吗? 见老师非但没有批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