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采取联盟标准的战略手段提升中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采取联盟标准的战略手段提升中国产业核心竞争力 前言 近五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史无前例,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随着互联X、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正面临着因科技发展迅猛而带来的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缩短的新挑战,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愈发激烈,MadeinChina在世界产品制造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中国制造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中站稳脚跟,我国提出的推广中国标准,唱响中国装备无疑是一条最佳实现路径,高标准才能带来高质量,大量的中国装备、中国制造要走出去,首
2、先需要中国标准走出去. 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已经发展成熟的跨国公司,还是发展中的规模企业,或是新兴中小型企业,都越来越多地开始寻求新的有效发展模式,在单打独斗的传统竞争中,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集群中形成战略联盟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的有效形式,通过与相关企业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以实现双赢或多赢[1].但是由产业集群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使集群中企业的自律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通过行业协会、产业聚集效应建立的企业联盟,采取联盟标准的战略手段,加快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提高技术含量和
3、产品质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1中国产品的生命在于质量,以联盟标准引导企业以质取胜 由苹果公司的iPad、iPhone所引发的移动终端设备频繁更新换代,是现代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暂的缩影,因此,根据瞬息万变的科技发展趋势,按照产业发展特点,企业需要尽快确定新技术的规范以迅速打开生产,以某项新技术为关键点寻求与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组成联盟,联盟成员企业通过协商一致,制定同一技术指标要求的企业产品标准,经标准联盟共同批准,并由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联盟标准通常对产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等作出技术规定,以技术标准的表现形式规范企业间的有序竞争.过去,在缺乏先进
4、科技、成本控制、有效管理等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以竞相压价的价格战形式制约产业的良性发展,粗制滥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严重的同行业内恶性竞争的苦果,产品质量无从保证.现代市场竞争中,标准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地区间、行业间发展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整体质量的竞争,关键则在于产品标准的竞争,只有制定实施先进科学的标准,才能为质量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提供可靠的保障. 制定实施联盟标准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引导联盟企业共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使联盟标准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指标严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2].在标准缺
5、失的情况下,联盟标准首先解决的是无标生产的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标准采用覆盖率,而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联盟标准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联盟成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从红木家具、燃气具、制冷机等传统制造业到通信技术、光电信息、激光、信息设备、生物技术、节能减排等高新产业,我国在多个行业和领域都建立起产业联盟,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走在了联盟标准的探索之路上,联盟成员企业通过制定实施联盟标准统一技术门槛高度,有效解决了恶性价格战引发的产品质量下滑问题,通过实施高水平的联盟标准,促使企业打起质量牌,逐步致力于精品制造和高端制造,以提高产品质量来提升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以间接的方
6、式为联盟成员企业争取到市场准入的话语权,积极引导市场竞争由成本竞争、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低质量低效益的以量取胜向高质量高效益的以质取胜转变. 2中国品牌的提升源于创造,以联盟标准激发企业创新活 在旧的全球分工体系和贸易格局下,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逐渐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两端--市场与研发延伸,而将附加值较低中间环节--制造业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至2010年,美国保持多年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地位被中国取代.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迎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在劳动力成本、资源储备等要素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全球制造业布局发生了变化,除了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发展,美国制造业也出
7、现了触底反弹的逆转趋势,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我国亟待以产业升级与优化来加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全球市场上将中国品牌打造为中坚力量,必须走出中国创造这步棋.以印度经济发展为例,20年前还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仅仅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其经济飞速增长,得益于在软件、制药等领域的开发与创新,以及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在产业链的两端推动经济发展.要走好中国创造之路,必须站在更高的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