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变迁

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变迁

ID:9433329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30

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变迁_第1页
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变迁_第2页
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变迁_第3页
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变迁_第4页
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变迁[摘要]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财权的配置,财权配置的方式决定了公司财务治理模式。本文从公司制发展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公司在不同历史时期财权配置的变化和特点,揭示出公司财务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财权财务治理模式变迁    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财权的配置,财权配置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世界范围看,作为“里程碑”式的财权转移,主要是与历史上出现的经理革命、资本觉醒、信息革命和知识革命相关联。公司财权配置结构的转移导致了公司财务治理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四种典型的公司财务治理模式。  一、股东主导型财务治理模式  

2、1600年,英国成立的特许、专司海外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被认为是第一个典型的公司制企业(也称股份公司),到17世纪,英国已经确立了公司的独立的法人地位,这标志着公司已成为一种稳定的企业组织形式。  从企业的产权结构来分析,股份公司不同于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的最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归属已经不再具有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的单一或少数持有者的私人性,是典型的“集体所有”,也即股权(所有权)结构的分散化。第二,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或者说“剩余索取权”与“监督其他要素的权利”相分离。  早期,公司股东仍旧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这个时期的公司财务治理也表现为股

3、东主导型,即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全部财权,但是,随着公司股权的进一步分散和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趋势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导致了19世纪后半期的“经理革命”,致使公司财务治理模式发生了转变。  二、经理主导型财务治理模式  经理层主导型财务治理始自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企业史上的“经理革命”,这次革命直接导致了公司财权从股东向经理转移。工业化提升了人力资源的相对价值,以工业化为背景的现代股份公司的产生为人力资源的拥有者——企业家或经理发挥其资源的相对价值创造了条件。被经理人员所控制的企业可以称之为经理式的企业,而此种公司占支配地位的经济系统则可称之为“经理式资本主义。”在这些企业中,高

4、层管理和决策职能都由职业经理来承担,而他们一般都不掌握股权,而是从在企业管理中成长起来的中层管理人员中选拔或直接从“经理市场”中挑选的。这一时期,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经理层手上,经理层事实上垄断了公司的绝大部分财权,因而使这一阶段的财务治理表现为经理主导的特点。  三、股东和经理共同主导型财务治理模式  经理革命和经理人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带动了公司效率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但由此而形成的“强管理者弱投资者”的权力配置格局对股东权益保护构成了挑战和威胁。“代理问题”的普遍化促使人们思考企业制度的再变革问题,应运而生的是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崛起。机构投资者将分散的所有权变成决定权力的“帮

5、派”,权力再次向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人集中,这一变化被称之为“资本觉醒”。机构投资者的资本聚集效应提高了股权资源的集中度,从而为“讨回”失去的公司权力奠定了基础,公司财权开始从经理层向股东回归,并最终形成了股东和经理共同分享财权的财务治理模式。资本觉醒使公司权力结构再次向投资者转移,经济学家对这种现象的评价结论是:美国的制度正在从由经理人事实上执掌大权、不受监督制约的“管理人资本主义”向由投资者控制、监督经理层的“投资人资本主义”转化。  四、利益相关者主导型财务治理模式  在现代公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突出。2.知识革命导致公司财权从精英向大众转移。

6、3.政府是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凭借其给企业提供的公共资本分享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权力,这种状况在政府主导型的中国表现得更为突出。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反思由股东和经理共同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对应的财务治理模式是不是最优的,能不能维持公司常青,能不能保障公司价值的最大化。2001年12月美国安然公司(Enron)突然破产,一系列美国公司的财务丑闻就如同“潘多拉盒子”,不仅严重打击了市场的信心,而且给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成为公司治理危机的信号。  2002年6月18日,由马里兰州民主党参议员PaulS.Sarbanes和俄亥俄州共和党众议员MichaelG.Oxley提案,要求从

7、保护投资人及公共利益出发,对上市公司财务进行更严厉的监管,这就是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部法案的出台从侧面表明了现代公司特别是公众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缺陷,以股东和经理主导的治理模式具有侵害投资人利益的动机和机会,需要政府部门积极的、强势的监管,而客观上,这部法案却赋予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财务人员更多的财务权利。  1999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OECD《公司治理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公司治理结构将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