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30375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把“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把“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把“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阮美好对于质疑问难的教学研究,我国自古就有优良的传统,《论语·为政》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人张斌则曰:“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明代张洪等云:“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确,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的质疑过程,是一个积极创新的思维过程。叶老也曾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他的话表明,教师只有善于抓住学生疑,进行“相机诱导”,学生才会兴趣大
2、增,熟读精思,热心研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火焰充分地燃烧呢?凝聚于心的疑团促使我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总结,反思。终于得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诱导学生寻找质疑的突破口,抓住关键词句,从粗到细,从表到里,从浅到深地质疑,以疑促思,借助个人的独力与集体的合力释疑,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无疑——生疑——无疑——再生疑”。教学过程由一个个基本操作程序组成:诱导——质疑——思考——释疑——推进。表面上看该程序在循环往复地进行,实际上,这些基本程序就像一个个扣子,环环相扣,是学生思维探索活动步步深入的过程。它有利于学
3、生充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思考,尝试自己释疑,探索语言文字规律,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敢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课前集疑,指导质疑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的能力,往往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确,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过程。学生结合“预习”,借助工具书以及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学课文,明确课文类型及特点,写下不懂的问题。老师收集疑问,作为备课的参考,还对好的质疑作肯定的评价,对提得不妥、不好的问题加以修改、指点,提示可质疑的地方,如课题、标点、重点词句、看似矛盾处、描写的空白处等。并在适当的
4、环节作质疑示范,如《穷人》第一段的关键词“心惊肉跳”:桑娜在什么情况下感到心惊肉跳?她为什么感到心惊肉跳?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等等,由于有了老师的帮助、扶持、肯定和示范,学生从不敢问到大胆问,从不会问到会问,质疑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其次,学生根据教师的质疑评点再次预习。这是预习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带着疑问思考,尝试解开疑难,这样就使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化。如《穷人》,由于课文中心鲜明、感情浓郁,大多数学生在一次预习中准确把握了探究点——体会穷人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可贵品质。在此时,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尝试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了。二、以疑为扣,组
5、织教学某一环节的质疑,只能满足于学生思维的瞬间活跃,是不够的。明代张洪等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如何让学生节节有疑,节节质疑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疑作为阅读教学的主线,相连的扣,推动整个教学进程,让学生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得到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动力和精神。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创设情境,激情。我通过语言描绘及各种媒体,触动学生的情感,如《穷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故事,发生在旧沙皇俄国的故事,主人公一家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见到邻居惨死,毫不犹豫帮其抚养遗孤。你们见过这样的穷人吗?激发了学
6、生的同情与敬佩之情,也引发了他们心中的疑问: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第二步,巧妙设悬,导疑。学生步步推进的质疑,离不开教师相机诱导。如《穷人》,课始,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课文思路入手质疑:文中的穷人指谁?他们的生活怎么样?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是怎样表现他们的品质的?根据学生的质疑,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读课文,理出文路:“风雨夜,等夫归,心焦急——见惨状,抱孤儿,心忐忑——渔夫归,养孤儿,心欣喜”。文路的归纳,又令学生生疑:主人公桑娜为什么要把孤儿抱回家?她的心情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学生的思维就这样步步引向深入。课中,根据主人公桑娜的情感与活动线索,我引导学生抓住四个要点,作为深入质疑的突
7、破口,即:第一段的“心惊肉跳”,第二段的“忐忑不安”,第三段的两处“沉默”和“桑娜拉开了帐子”。第二课时的教学就以后三个要点的质疑为主线,组织教学:其一,我要求学生听录音自读课文,围绕学习重点,依据学习方法,凭直觉找出最能反映桑娜善良品质的词句,再想:这些词句使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踊跃质疑。我及时地收集、分类、整理、归纳,帮助学生的疑问有条理地呈现出来:①“非这样做不可”指什么意思?桑娜在什么情况下非这样做不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