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14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14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随着老龄化人口速度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需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也日益增加。体外循环下实施冠脉搭桥手术是目前一种比较成熟的治疗方式,然而体外循环技术对患者身体损害较大,如稀释性贫血[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已经成为临床外科冠脉搭桥手术的新趋势。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体外循环下和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旨在为需行冠脉搭桥手术
2、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1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20例,男42例,平均年龄(60.3±2.4)岁,血管病变数(2.79±0.21)个,术前危险因素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17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不稳定心绞痛35例。观察组患者中女32例,男48例,平均年龄(61.1±2.9)岁,血管病变数(2.74&pl
3、usmn;0.31)个,术前危险因素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23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不稳定心绞痛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实施冠脉搭桥手术: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在胸口正中处作一切口并将胸骨劈开,观察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在患者左前降支显露后采用Octopus3或Guidant对心肌局部进行固定,随后采用分流栓协助进行吻合操作,使用注射器向吻合口处打水以便保持输液过程中无血化。观察组患者实施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采用全身麻
4、醉,取仰卧位,将左胸部垫高30°,在患者左后和右前胸壁处贴上自动除颤片,并与自动体外除颤仪进行连接,在左前胸第4肋间作一6cm切口,进入胸内后采用单肺通气,置入悬吊式的乳内动脉牵开系统,牵开肋骨同时,适度的牵拉胸壁,以便为下一步操作提供良好视野。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
5、hi;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5.66±1.17)、(2.89±0.15)、(7.33±0.64)d,对照组分别为(22.02±2.43)、(5.80±0.59)、(17.37±1.34)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0416、-43.4209、-58.9411,P=0.0000<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心
6、律失常1例、二次开胸1例、术后肾功能不全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心律失常6例、二次开胸4例、术后肾功能不全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4/80)与对照组的29.0%(18/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083,P=0.0001<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疾病,其主要因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或狭窄,导致心脏供血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严重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甚至发生死亡[2].目前外科治疗冠心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为冠脉搭桥,其原理为
7、在冠脉狭窄的远端和近端建立新的通道,让血液能绕过闭塞或狭窄血管处,从而为心肌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进而提高心脏功能。 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需在体外循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下进行,但是体外循环会导致患者机体内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生成,进而引起全身炎症性反应,导致组织和器官发生损伤[3].另外,在阻断主动脉后,再开放主动脉将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造成心律失常和心肌细胞发生坏死。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胸小切口进行冠脉搭桥手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欢迎。研究报道,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可不需在心脏停跳情况下进行,手术
8、期间可保持患者冠脉灌注压,同时手术期间心脏血液流动分布与术前未见明显变动,不会导致心内膜非缺血区域发生缺血,而且在手术期间可随时对近端进行吻合[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