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28104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30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研究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ther-oscler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病因,目前对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CTA综合认识尚不足够充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0l月至2014年06月经CTA检查明确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资料,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以期能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同期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CTA检
2、查明确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7例,其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32例(DM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45~77岁,平均65±9岁;非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35例(NDM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在51~78岁,平均年龄69±l0岁。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为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诊断。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16排Lightspeed及AAs,层厚0.625mm,层间距0.5mm螺距1.75,矩阵512512.所有后处理工作均在GE4.2版本工作站进行。 1.2.2图像评估:所得图像由2名高
3、年资放射科医师双盲法评估,主要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型等。血管狭窄程度计算采用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标准判断,将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轻度(动脉内径缩小<30%)、中度(30%~69%)、重度(70%~99%)、完全闭塞。斑块性质分为稳定型及不稳定型。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症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见表1.【1】 2.2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比较,DM组64支颈动脉中发现斑块56支(87.5%),NDM组70支颈动脉发现斑块48支(68.6%);DM组颈动脉斑块单侧8例,双侧24例;NDM组发生于单侧22例,双侧13例;DM组发现稳定斑块35处,不稳定斑块42处;NDM组发现稳定斑块40处,不稳定斑块23处;DM组血管轻度狭窄39支,中度13支,重度5支;NDM组轻度狭窄44支,中度4支,重度0支。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常见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Kur-be
5、l[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损伤。 DiBanolo等[2]报道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和慢性炎性病变,而钙化的发生、发展与钙化相关因子及炎性因子有关。也有学者认为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高血凝状态、胰岛素抵抗以及脂蛋白代谢异常等损伤了血管内皮细胞,使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进展,因此,糖尿病病人的斑块稳定性较差,易形成易损斑块[3]. 由于稳定斑块表面钙化,不易发生破裂、脱落,发生脑卒中的机会少,且症状轻;而不稳定斑块脂质池相对较厚,而且较易破碎、出血及形成血栓,特别是多发性不稳定斑块,更易致脑卒中反复发生。Naghavi
6、等[4~6]提出不稳定斑块的主要病理学标准为薄的纤维帽及大脂质核心。Ebrahim等报道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大于1.2mm为斑块形成的诊断指标。颈内动脉IMT越厚,越易发生脑梗死[7].厚度≥2mm斑块较厚度<2mm斑块而言,脂质核心更大,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更高[8].因此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能够直接预测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对糖尿病病人较非糖尿病病人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评定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应用CTA检查比较了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DM组发生颈动脉病变数、不稳定性斑块数及狭窄程度均高于NDM组,说明2型糖尿病糖尿病对动脉粥
7、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高危因素,这与以往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