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22930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30
《当代大学毕业生入职前毁约的原因及企业应对策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当代大学毕业生入职前毁约的原因及企业应对策略探讨摘 要:本研究发现,不少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科学的择业观和清晰的就业规划,过度追求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发展平台和物质待遇,以及用人单位存在的招聘工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入职前毁约的重要原因,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五条降低大学毕业生入职毁约现象的相关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毁约原因大学生就业一、背景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0.7%,由此可知,去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的630多
2、万大学生中至少有60多万未实现就业[1]。但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背景下,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怀揣签约通知的同时又频繁毁约,在求职队伍中"流连忘返"。据山东人才X在2007年对200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进行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担心的问题是毕业生毁约,而很多用人单位都正面临着毕业生毁约的苦恼,其中有38.6%的单位曾遇到过毕业生毁约[2]。因此科学分析大学生毁约的原因,为企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企业i有效提升招聘效益,降低大学生毁约率有积极意义。二、大学毕业生入职前毁约的原因 通过对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
3、大学等多所高校负责就业的教师、应届大学毕业生以及多家大型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进行访谈,结合KI上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文献资料,探析了大学生在就业环境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在入职前仍频繁毁约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缺乏科学的择业观和清晰的就业规划 要做一个科学的就业决策,就首先具备成熟的择业观和清晰的择业规划,以便能在择业寻找与自身素质相匹配的单位和岗位[3]。择业观不成熟的大学毕业生,不能明确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所要得到的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仍停留在不切实际的旧思维中,跟不上现实环境的变化,只愿意到工作稳
4、定、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方面比较优越单位工作,存在着成为高干、名人、老板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有的大学毕业生把择业目光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认为这些地区工作环境好、薪金高、利于生活[4]。这都反映了大学毕业生缺乏科学的择业观,未能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 一些择业自主性弱的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就业缺乏理性规划和走出家门闯天下的胆识与谋略。在求职过程中对学校、家庭等的依赖心理严重,缺乏应有的自信、自立、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因此,在面对如父母、恋人、同学、老师等不同人的择业观的影响时,无法结合自身情况做自我决
5、断,于是就业决策中犹豫徘徊,以致最终毁约。2.脱离自身实际的追求理想单位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职业理想是首要考虑的因素[5]。一个大学毕业生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从事的职业有关。从事理想的职业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充分显示个人才能的职业,但实际上择业现实不可能给所有的毕业生提供理想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因此很多同学担心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可能找不到工作,于是抱着"先签了再说,有好的再跳"的心态,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就匆匆与用人单位签下三方协议,若出现更好的选择再马上改签。 当拿到一家单位的签约通知
6、后,大学毕业生就会逐渐冷静下来,开始考虑自己手上的签约通知有多大从价值,该企业是否能为自己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在从众心理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对理想单位的期望水平会不断受到其他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研究发现,大学生被与之相匹配的用人单位录用后,仍倾向于继续寻找其他工作,试图找到更好的单位,并且越优秀的学生越倾向于录用后仍不断找工作,而不够优秀的学生倾向于录用后不再找工作[6]。于是已经与单位签订协议的毕业生在寻求到能提供更诱人的薪水、更畅通的
7、晋升空间、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的企业时,就会毫不犹豫的毁约。3.用人单位招聘工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毕业生有择业自主权,用人单位有择人自主权,二者通过市场连接起来,并且市场起调节供求关系、合理配置的作用[7]。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社会上还不完全具备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还是总处于弱势地位,很多用人单位在面试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求通过面试的学生签约,未能给学生充分了解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的时间。学生想了解的信息用人单位未能公开,学生想问但又不敢问,只能多方打听,
8、先签下三方协议再说,等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如若不满意再毁约。 同时,在签约前很多事项用人单位未能说明,签约后先前承诺的一些事项又没能很好的兑现。比如,某些用人单位临时缩减招聘人数,有的取消口头录用承诺,有的收回发出的录用函,有的推迟入职时间,甚至已经签好的"三方协议"也最终毁约,令大学生们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