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19770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道家易学之“守和尚中”辩证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道家易学之“守和尚中”辩证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1道家易学之守和尚中辩证思想 道家文化深受周易哲学的影响,周易哲学和道家文化的辩证法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道家易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守和尚中思想是道家易学的核心理论。守和尚中观在认识问题时,主张善于从事物的矛盾方面出发,注重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联结,寻求一种和谐;在处事方法上以克服局部片面,追寻恰当的尺度为目的。二者都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最优化的选择。尚中标志的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结构、最佳关系、最佳方式。执其两端
2、用其中就是在构建和调节主客体和谐关系时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并逐渐成为传统文化思维定式即思维模式。守和标志着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它具有和谐、协调、协同、秩序等寓义。不难看出,守和尚中强调的是中正适度,恰到好处;强调的是折中调合,不偏不倚;强调的是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度,即不过头,也无不及。中和思想实质上是在处世中寻求平衡,防止偏激。朱熹释中为无过不及、不偏不倚。他对中最为精彩的解释是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人情物理都有一个度的限制,否则,超过度的界限,就会带来灾害,即要达到朱熹所谓的恰到好处。 太极拳可谓中国传统
3、文化的缩影、传统文化最完美的体现形式。太极拳以太极名拳,本身也充满了浓厚的哲学味道,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哲理拳。太极一词,最早见之于《周易》的彖传。彖传云:易有太极。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儒家易与道家易的分殊直接导致后世围绕着对以太极得名的太极拳的不同理解。而道家易学的一些思想对于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道家之守和思想对太极拳修为观的影响 太极拳对道教思想层次的融摄,包括道教的精神、思想、理论及观念等。道教作为本土宗教的民间性和包容性,以其无为、主静、易理、太极、八卦等思想和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道
4、教在哲学思想上主要继承先秦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老子关于无为、贵柔、尚雌、崇阴、法水、主静等思想被道教转化为自我的宗教精神和原则,成为道教哲学的核心和行为准则。这样一种精神和观念为太极文化所融摄,并逐渐形成其技术指导的思想和理论。其核心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和以柔克刚。从太极拳技击原理来看,主旨不讲主动攻击对手,而讲究因敌之势,乘敌之机,正如《太极十三势行功歌诀》中云:转变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滞,静中能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道教守和是指圣人法顺天地,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守和即是守中,认
5、为守和是太极拳的最高原则之一。孙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孙禄堂指出:拳术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无元妙也。中和,既是拳术修为的关窍,又是拳术运用的原则。在拳中,起钻落翻之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说中者也,大本也。和者也,达道也。 太极拳的中即内劲处于静中之动,即虽然内劲未与外界发生作用,但能和而不流,无处不在。和即内劲处于动中之静,即虽然内劲与外界已发生作用,但仍然能自然运作,与未发生作用时的自然状态无异。守和就是守中之意。在行拳过程中追求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身法力求中正安舒,不偏不倚,求得八面支撑,八不依靠。 太极推手
6、主要采用守中用中、后发制人的战术,一般并不主动出击,强攻硬取,往往先让一步,先化劲后发劲,力由人借,舍己从人,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有云:太极拳是以易为经,以礼为纬,出入于黄老,而且,在序里提出学太极拳首先要主敬,又云:我守我疆,不卑不亢,推手中一般不先出手,出手也不以伤人致命为目的,点到为止,通常以牵动对方重心失去平稳即止。在双方接手打轮中,如对方中正圆满,无隙可击,要采取守中用中之策略,在沾连粘随中,守住自己的中线,等待对方发出攻势。等并不是等待挨打,而是以意听准对方的动向,是被动中的主动。当听准对方有欲进之机或在对
7、方进攻的同时,我即迅速乘机借力,在其攻势未作用到我身上之前,抢先发招,击对方措手不及。因此,太极推手的后发制人战略思想,反映了传统守和思维内涵,使太极拳不愧为一门哲理之拳。 3易学之尚中思想对太极拳实践原则的影响 易学的核心思想之三即为尚中。《周易》认为中正、中和谓天之道;不偏执于一端,无过不及,为事物最佳存在之理想。只有中正、中和,关系协调稳定,事物才能得到正常之发展。 太极拳守循尚中,要求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无过不及,不偏不倚。在前进后退的转换过程中,需尾闾中正神贯顶,身体重量不可左右歪斜,前俯后仰。如:前弓
8、步时,身体重量不可全部落于前脚,要三七或四六开,膝盖不可超出足尖,后脚不可挺直,身重应落在全脚掌,不可落于脚尖;腰要直,颏要收,立如平准。海底针一式折腰下探时,百会、会阴仍然要保持一条直线。两手在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以及动作在转换时,身子尤其要注意中正不偏,这是关系身躯、动作姿势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准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