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ID:9411706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_第1页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_第2页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_第3页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_第4页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一、引言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但各区域的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且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城市不能在经济建设和农村建设两方面同时抓。安徽省16个城市内部的具体发展状况如何,以及该怎样做到均衡发展值得我们研究。  部分学者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做过研究,方叶林等以安徽省各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空间自向量、克里格空间插值、空间变异函数等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

2、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西北地区逐渐沦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洼地,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北地区,热点地区分布在皖中及中部偏东地区,区域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发展政策、中心城市发展状况是引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刘丽萍基于皖北、皖中、皖江、皖南的地域空间划分,从计量角度分析测评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表明第二产业是导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以上是利用数学、计量方法对安徽省的县域经济进行分析,所做的研究并没有具体到每个城市。本文结合统计分析方法

3、对安徽省各市的经济发展特征作出分析,指出各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本文将安徽省的16个地级市作为样本,建立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与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每个城市在综合经济和农村建设两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指标选取及分析方法  考虑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本着全面性、可比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共包括17个指标,分别从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工农业生产规模、人民生活水平、卫生与科研等方面来反映各城市经济发展特征.这些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X1,亿元)、第一产业产

4、值(X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X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X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X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X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X7,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X8,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X9,万千瓦)、粮食总产量(X10,吨)、人均生产总值(X11,元/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12,元)、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X13,元)、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X14,张)、科研机构数(X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X16,个)、农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X17,万人)。  

5、三、因子分析  1、数据所有数据均于2013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2、数据分析过程本文使用SAS9.2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建立指标之间的相关矩阵,计算其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前2个特征值及贡献率如表3所示。【1】    由表3可见,前2个特征值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9.91%,取前2个特征值建立因子载荷矩阵。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明,各因子包含的信息不够突出,因此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变换,使各变量在某个因子上产生较高载荷,而在其他因子上载荷较小,从而得到旋转

6、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明,每个因子仅对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因此根据表4可将指标分为两类,并结合经济知识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如表5所示。第一个卞因子F1在X1、X3,X4,XS、X6,X7,X14,X15,X16上载荷比较人这一因子卞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蔡体水、1元、工业生产规模、卫生服务及科技水1元,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1元的最卞要因子,故而称其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第二个卞因子F2在X2、X8、X9、X10、X11、X12,Xl3、X17上的载荷比较人这一因子卞要

7、反映地Ix_农业生产投资及农村居民生活状况,故而称其为农村发展实力因子计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结果如表6所示利用得分矩阵可得到F1和F2的因子得分表达式根据各因子的力一差贡献率占总力一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到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其计算公式为:F=(51.26F,+38.65F}/89.91将各城市的数据代入,得到16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得分F1、农村发展实力因子得分F2,以及综合因子得分F,并各自进行排序,具体结果1根据指标特征,在因子分析得到的两个公因子得分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安徽省

8、城市聚类谱系图(见图D根据Rz或半偏Rz统计量(见表8)来决定分类数从Rz统计量(RS动来看,Rz越人说明类越分开,聚类效果越好,但它总是随着分类数日的减少而减少,故我们应找到表7F1,F2,综合因子得分和排名以及聚类结果减少缓慢到减少快的转折点,取减少快的上一次聚类,0.890-0.481=0.409为最大差,结果分为4类,如表9所示。  五、基于分类的各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1、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