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ID:9404719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30

上传者:U-5734
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本_第1页
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本_第2页
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本_第3页
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本_第4页
资源描述:

《mba论文开题报告范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内蒙古大学MBA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日期:2011年11月15日研究生姓名谷建华学号导师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初拟)融资租赁业及其在内蒙古的发展研究题目来源自拟论文选题意义及其内容简介详见附件准备查阅文献名称详见附件进度安排1、20011年10月1日前和导师见面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框架结构和提纲。2、2008年10月15日前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导师进行审核。3、2008年10月30日前和导师见面确定论文的具体内容。4、2008年12月底前向导师提交论文初稿,请导师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导师提出的建议一月之内完成初稿的修改。5、2009年2月、3月分别与导师至少见面1次修改论文二稿、三稿。5、2009年4月1日之前完成论文定稿并认真排好论文格式,提交至MBA教务办审查论文格式,5天之内完成格式修改并印刷。预计跟导师见面时间、次数根据本人写作进度安排,预计在撰写论文期间分别于2008年10月、2008年12月、2009年2月和3月、2009年4月,和导师至少见面4次探讨论文内容。导师签名日期:MBA论文小组签名日期:注:此表一式三份交MBA盖章后,一份留MBA办公室,一份交导师,一份学生保留。 开题报告附件一、论文选题意义(一)固话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正在改变着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国“3G和宽带时代”正悄悄向我们走来,电信业的发展已由“技术驱动”迅速转型为“服务驱动”,电信市场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同时,大量低端用户的涌入造成了电信运营商增量不增收、ARPU值持续下降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面临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需要。外包其非核心业务,专业化发展电信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和竞争力成为必要。外包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高速发展、专业分工细化的体现。外包,己经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重要手段。据调查,全世界的业务外包量近几年的年均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0%。在电信行业里,外包也已经成为一个运营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工具。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逐渐采取垂直经营模式,专心经营核心业务,培植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兼具灵活性和创造力。外包的做法己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决策层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运营管理工具。(二)中国网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之一,也是中国固网运营的主导企业,无论是网络规模和技术,还是客户资源都居于前列,这为我国电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外部电信环境的急剧变化,世界电信业不断改革重组的压力、移动通信新技术的挑战以及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固网运营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使固网运营商必须进行企业战略转型,如果不进行企业战略转型,固网运营商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网通提出要由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转型的三大重点举措包括业务与服务转型、网络转型和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北京网通是中国网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理解战略转型和企业新的定位的基础上,北京网通在网络运维、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等业务领域均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外包政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了劳务外包制员工制度,即劳务派遣制员工制度。这种全新的佣工模式,究竟能够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成为北京网通人力资源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拟从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满意度和离职倾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往往是跟激励机制的欠缺联系在一起的,在整个研究的最后,通过对研究结论的综合,可以提出对激励机制的建议,对北京网通来说,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三)研究员工的满意度,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导向和衡量指标,也是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商利润的创造源泉,因而引来了较多的重视。而如何针对劳务派遣员工的心理需求,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极大的发展他们的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产生较高的绩效,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北京网通正处于劳务派遣的发展阶段,正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推广这种模式的问题。对此,我们选用劳务派遣员工的满意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了解北京网通目前的劳务派遣员工的现状,并为北京网通在劳务派遣制员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方面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1、深化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满意度研究。以往的满意度的研究,专门针对劳务派遣制度下的员工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一些针对劳务派遣的研究,也大多是国外的研究,国内的专门针对某一行业和针对一个企业的相关研究较少。另外,本研究将对各种因素对劳务派遣制员工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得出劳务派遣制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2、深化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研究。进一步对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完善劳务派遣制员工满意度的模型,为进一步对离职率进行控制提供解决方案及理论依据。3、了解北京网通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满意度状况。北京网通己经开始实行劳务派遣制度多年了,这种制度运行的状况究竟如何?员工在这种制度下的满意度又如何?在研究中,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为北京网通实行新制度的效果提供一个反馈。4、为北京网通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制度提供依据。按照现在企业的发展趋势,劳务派遣制度在北京网通肯定会继续实施下去,那么未来这种制度要作何改善,如何改善?在这个研究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北京网通的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为完善对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激励管理提供建议。二、论文内容简介(一)近年来,外包作为一种战略成了企业管理的研究热点,员工的满意度在企业诊断中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劳务派遣制员工这个处于边缘状态的群体,他们的工作心理,以及对这个弱势群体的激励问题暂时还很少有相关的研究出现。本研究在查阅文献和访谈的基础上研究北京网通劳务派遣制员工满意度评价和激励的问题,关注北京网通劳务派遣制员工的职业期望和价值取向,从人本主义出发,调查影响北京网通劳务派遣制员工工作满意感的因素,了解员工的想法和满意状况,调查员工主动离职的真实原因,为北京网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具体信息和数据,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自我诊断和了解现状,以便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寻找相应的资源给予纠正或完善。(二)本研究还试图针对员工的心理需要设计一套经济合理的激励制度,使员工能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努力工作、提高绩效。北京网通正处在业务转型和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本研究试图为北京网通业务外包和劳务派遣制员工制度的发展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为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建立一种追求员工满意的企业文化提供相应的后台支持,也为北京网通管理层了解劳务外包的管理现状,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三)论文内容结构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依次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三章电信行业及北京网通劳务派遣介绍;第四章研究设计;第五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六章研究结果与讨论。各部分的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绪论:阐明本研究的背景、动机、目的、方法与论文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进行相关文献探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各主要职能外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企业战略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企业规模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等文献的回顾和评述;第三章,电信行业及北京网通劳务派遣介绍:介绍了北京网通的劳务派遣的相关状况以及为其提供劳务派遣服务的服务商的相关情况;第四章,研究设计:阐明调查问卷的内容与结构、研究变量的设计与衡量、调查样本的选择、资料分析方法等内容;第五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使用数据模型与统计分析的统计软件对调查样本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研究假设对照并讨论获得的研究结果;第六章,研究结果与讨论:根据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提出本研究的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剖析了影响北京网通劳务派遣制员工满意感的心理因素和企业环境体制因素。在总结劳务派遣制员工激励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主要针对薪酬、福利等物质激励因素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职业发展等非物质激励因素提出了有关劳务派遣激励管理操作层面上的建设性的管理建议。三、准备查阅文献名称[1]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2]陈晓剑.外包的意义及实现形式.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8月号.[3]陈曦等.关注员工的满意感.第2版.北京:经济出版社,2007年7月.[4]程家.实用心理学.第1版.北京: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5]高巧依.一线员工的激励问题.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11月号.[6]金辉.企业你外包了吗.第1版.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7]刘正周.注重员工满意度.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8]李牟.管理激励.第1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9]马建军.公平理论与员工薪酬的确立.第1版.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10]玛丽库克〔美〕.人力资源外包策略.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11]李小卯.资源外包与RJ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总经理网.[12]冉斌.员工满意度测量手册.第1版.海天出版社,2004年3月.[13]王念舟.美国公司人事管理的外包化.第1版.2005年2月.[14]谢宇.统计应用实务.第1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15]杨剑.员工激励手册.第2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6月.[16]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务.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17]张苏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第2版.广州:暨南出版社,2004年6月.[18]张剑.企业员工工作动机的结构研究.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19]曹艳秋.管理制度的缺陷.第1版.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6年.[20]方家平.爱立信的退步战略.上海:沪港经济.2003年.[21]刘莲一.建立激励机制应把握的原则.第5期.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22]吴忠才.运用激励理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策略.第1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3]吴明隆.SPSS11.0统计应用实务.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参考其他文献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