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

ID:9395868

大小:116.50 KB

页数:70页

时间:2018-04-30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_第1页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_第2页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_第3页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_第4页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1、相关定义1.1、相关概念界定1、情:是一个流动的、复杂的概念,它着重强调了人格精神及主体意识,是指”人感于物而动”的各种欲求,主要包括情感、欲望等。马克思说”情欲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①。当然情有善恶之分,本文中所提之情,皆从善情角度来讲,即肯定青年男女的爱欲和对自由恋爱的追求。2、理:较”情”而言,”理”相对简单、固化。理即理念,是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在意识中的抽象,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在中国,它集中表现为道家所提倡的”天理”、”纲常”。”天理”是指人与生俱来、

2、静而无欲的天性。宋明期间,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是主要学派。朱熹认为”理”是先于事物又派生事物的永恒的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其具体内容就是论证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传统道德准则的神圣性。作为理学家们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最初对维护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后经由统治者推行,才逐渐形成了”吃人礼教”。在西方,人们自诩为”理性的动物”,而理性又是思考的产物,这让”理”长期占据人类思考的主导地位。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是文明的象征,但它实质上8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的束缚。3、”以情越理”或”以情反理”:源于”天理”和”人欲”的对立。宋明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3、”的主张,并把”灭人欲”看成是“存天理”的必要条件。当封建统治者所谓的”理”成为”情”的桎梏时,”情”必然要突破束缚,竭力争取胜利。”以情越理”是让”情”与”理”处在对立的位置上,让真情与伪理对峙,从而尊”情”抑”理”,以”情”胜”理”。汤显祖的”情”即人的真性情,要求崇尚真性情,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反对假道学,尤其反对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反对封建门第观念。其”情至观”容纳了他全部的哲学思考、社会理想和现实认识。他强调”情至”意在反对封建”性理”。在他看来,”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明确地把”情”与”理”相对而提,表现出”以情反理”的倾向。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情越理”主

4、题同样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现为批判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认为人类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要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对思想和恋爱自由予以充分肯定;提出人的高低贵贱取决于人本身的价值,无关门第、血统等方面。总而言之,”情越理”的出现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反映了个性解放的要求,是封建时代变换的必然结果。91.2、概念隐喻的分类对于隐喻的分类和分类原则,不同的学者给出不同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隐喻的分类和分类原则一直是隐喻学研究的焦点的原因。笔者归纳分析得知,Goatly根据隐喻的常规化程度将隐喻区分为死隐喻、死寂隐喻、非活跃隐喻和活隐喻。”束定芳根据隐喻的表现形式

5、把隐喻分为显性隐喻(明喻)与隐性隐喻;根据隐喻的功能和效果把隐喻分为根隐喻和派生隐喻;根据隐喻的认知特点把隐喻分为以相似性-13-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等几种不同的类别。”①Lakoff和Johnson在他们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将”隐喻引入到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活动、概念范畴、语言符号等领域,提出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这一命题,并依据认知功能,将其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类”②。这一分类原则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可,同时,笔者也是在这一分类原则的指导下研究本论文的。1.3、悼亡诗概念辨析及研究意义和现状悼亡诗,是中国古代诗

6、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首先我们应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什么是悼亡诗,悼亡诗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什么样的诗歌应纳入悼亡诗,什么样的诗歌不应属于悼亡诗,悼亡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怎样发展的。(一)悼亡诗的产生悼亡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不是某种诗体,而是一种传统的诗歌题材。姚鼎在《古文辞类纂》里把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篇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悼亡诗属于哀祭一类,哀祭类又可以分为哀辞和祭文,悼亡诗则属于哀辞一类。而哀祭类作品又是与人类最初的祭悼活动密切相关。祭悼文学起源于原始人类对死亡的认识。古人类相信灵魂不死,所以

7、丧葬仪式也比较复杂,常伴有巫术仪式。巫者在葬礼中所念的咒语就是祭悼文学的早期胚胎。我们可以推想,当巫术仪式逐渐衰微,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而诗歌又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于是,”咒语”类的东西逐渐实用化、诗化,逐渐有了实质性的内容,悼祭诗歌开始出现,而人们为了表达对死去的人的怀念与哀悼之情,便有了悼念亡人诗作出现之可能,这也许就是悼念亡人诗作的最初萌芽。赵翼在《陕余丛考》卷二十四指出:”寿诗、挽诗、悼亡诗,惟悼亡诗最古。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悼亡诗中意象体系及爱情婚姻思考潘岳、孙楚皆有《悼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