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

社会性别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

ID:9395757

大小:4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社会性别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_第1页
社会性别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_第2页
社会性别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_第3页
社会性别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_第4页
社会性别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性别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性别研究: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摘要]女性主义肇始于欧洲18世纪启蒙时代的批判岁月,随着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其中“社会性别”的概念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波而出现,由于能够更加有力的解释从两性差异到两性不平等的过程,成为研究性别不平等现状和机制的重要分析方法。但是社会性别研究本身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不可避免的受到体现了性别二元划分和男性秩序的以理性、自由平等、主体性为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性的影响,从而为研究两性关系带来了困境。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社会性别研究应当吸取后现代主义在建设性向度和批判性向度上的有益思想

2、,寻求两性关系的深层转变。[关键词]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现代主义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男性秩序一、从女性主义到社会性别研究从思想发展史上来看,在近代之前,女性在精神王国中,始终背负着沉重的枷锁,不论是西方《圣经》中的触犯了原罪的夏娃,还是中国儒家文化中和“小人”并列的“女子”,都体现了对女性的偏见。女性解放思潮的出现,肇始于欧洲18世纪启蒙时代的批判岁月,是和人性解放思潮联系在一起的,是工业革命的伟大社会成果,而真正把这种解放思想付诸实践,形成浩浩荡荡的女性主义运动,则是直到近现代才开始兴起的。在西方,“女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它表达的意思是女性主义

3、运动和女性主义理论的联姻,从一般意义上说,是“指称所有那些理论或理论家,他们认为性别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一方压制另一方。一方服从另一方的;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权利问题,而不是一种自然的事实;并且认为这一问题对于政治理论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在历经的近三百年中,女性主义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学术界把它的发展变化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波发生在1840-1925年间,这一阶段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的,强调两性生理性别(sex)的作用,它否认两性在生理上的差

4、别,认为由于在教育、经济、法律等机会上的两性不均才造成了男女理性和理智上的差异,因此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浪潮坚持忽视性别式的立法,以男性规范为标准为女人争取权利,对这个社会是个性别社会的社会事实视而不见。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兴起于20世纪60-80年代,与第一次浪潮不同,这一时期开始强调社会性别(gender)的作用,它不再刻意抹杀男女两性在生理性别上的差异,而寻求两性由于社会、文化机制的不同作用而产生的不平等,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力。女性主义的第三次浪潮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这一阶段女性主义接受了后现代主义的洗礼,主张消弭性别的二元划分,关注

5、对于性别理解的多元性和反权威性。在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中,“社会性别”的概念与女性运动的第二波同步出现,首先作为一种分类分析,旨在强调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两者的区别。然而社会性别又与生理性别有着根本不同,它不仅仅指涉一种性别分类方法,而且相比“生理性别”而言,更加能够揭示从两性差异到两性不平等的过程转变。从生物学角度看,“男女有别”的确是一种客观事实,而且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也将是一个永恒的存在。但是生理方面的性别差异仅仅表征了男女生理器官的功能及其外在表现的不同,并没有优劣和褒贬之分。但在以父权制为制度传统和文化背景的社会中,性别差异却带有强烈的性别偏见

6、和歧视成分,这种偏见和歧视通过性别社会化而得到强化,于是生理上的性别差异便转化为社会意义上的性别差异,从而导致了两性的不平等。在这一转化过程中,首先是从生理差异向社会差异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借助于生理差异基础上的性别分工完成的。从生理结构上看,男性强壮女性柔弱且担负生育功能,所以首先在家庭内部出现了男外女内的分工,后来家庭分工延伸到社会领域,在性别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性别角色的社会规定,使生理上的性别差异具有了社会的意义,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强化作用不断生产和再生产了日常生活中性别差异的方方面面。其次,社会的性别差异引出了一些列价值关系的确定。这重价值判定

7、也是从性别分工开始的。“男性所承担的社会分工被认为是重要的,在文化上、道德上和经济上得到回报,相反,女性所承担的社会分工被认为是次要的、附属的。”这样的价值判断使男女的社会分工合理化,维护了男女之间的权力差别。最后,在这种价值判断下,统治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模式在两性间自然形成了,性别差异最终演变成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在这一权力关系中,男性处于主体地位,女性成了“他者”,以男性的目光坚守公私领域的划分,并从自身投射出对于男性标准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性别不仅仅是对性别的另一种分类,而在于它“对两性差异论进行了建设性的批评”,它认为生物差异并不是给定

8、的,而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从而质疑了差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