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87586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9
《高三语文说“木叶”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木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理解诗歌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积累古诗词名句。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3、情感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挖掘“木叶”文字后面的艺术特征。2、了解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导入: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
2、落叶,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 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阅读全文,本文共分为七个自然段,提炼出各段的主要信息: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明确:1.以诗文引出“木叶”话题,导出文章,以设悬念。2.释“木叶”为“树叶”,同时
3、,对这样单纯的解释产生质疑;并由“木叶”推出“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3.承上文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关键在“木”。指出这正是诗歌语言的精妙。4.指出“木”自屈原开始就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里;并通过举例加以比较得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5.先提出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再通过论证得出“木”让我们易想起了树干。指出“木叶”与“树叶”的不同,为下文引出“木叶”的第二个艺术特征作张本。6.阐释“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并得出
4、最终结论——“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和“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遥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特征。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的领域,差别是一字千里。三、重点、难点研讨1: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语言的内涵,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明确:因为“木”含有落叶的因素,有“疏朗”和“枯黄”的暗示内涵,所以就有
5、了“深秋”的意味,而“树”则没有。2: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文中说到的“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明确:“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
6、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落叶”,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3.第4、5段是课文的中心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明确:“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4.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
7、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炼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
8、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5.课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明确: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析理有凭有据;三是调节文气,更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