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高三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ID:938683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9

高三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_第1页
高三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_第2页
高三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的性质及政纲;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中国近代史上得三次论争论争时间双方派别论争内容论争结果及影响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和地主阶级顽固派是否学习西方科技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并未改变中国旧体制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是资本主义思想

2、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1905年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保皇派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的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2008年全国Ⅱ.1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2010年全国Ⅱ.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

3、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2011年全国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2011年全国卷.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4、”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

5、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摘编自《孙中山全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10分)答: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效仿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

6、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答: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2)清朝政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2007年全国Ⅰ.16)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

7、军的主要特点是A.仿效近代军制编练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C.大量征召有先进思想的青年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官吏(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帝国主义的所谓“严守中立”“南北议和”;袁世凯出山的背景和目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清帝被迫退位和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2008年全国Ⅱ.16)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

8、,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