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

ID:9372299

大小:279.8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29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_第1页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_第2页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_第3页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_第4页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4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2010(总第200期)JOURNALOFXIAMENUNIVERSITY(Arts&SocialSciences)GeneralSerialNo.200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公平感胡荣,陈斯诗(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解决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则。把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当做自变量,根据相关问卷调查的数据,回归分析表明,个体特征中仅性别对公平感有着显著影响,而社会经济地位重要指标收入情况对公平感几乎没有影响。研究发现,对公平感有显著影

2、响的因素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程度,即构成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四个方面,差异趋同、心理认同、交往融入和受歧视感受均对公平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农民工的公平感与这一群体的稳定有很大关系。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关键词:农民工;城市融入;公平感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0(2010)04-0097-09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关系由过去相互分割、相互隔绝的刚性二元结构逐渐转变成为允许城乡间部分流动的刚性、弹性兼而有之的二元社会结构。伴随着

3、这种转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据相关部门统计,至2009年底,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达2.3亿(刘铮,2010)。他们的自主流动为国家缓解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矛盾,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的流动受到了包括户籍制度、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种种限制,使得他们无法共享城市文明的成果,游离于城市和农村的边缘(许传新,2007)。当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原因,制约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等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研究者从不同学科对农民工

4、的城市适应情况进行了实证或理论的探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视角有:一是现代性视角,强调农民从传统向现代、从乡土向城市、从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过程和变化以及由此所获得的现代性特征;二是社会化视角,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个继续社会化的过程,还有学者在社会距离的视角下来研究这一问题;三是社会网络或社会资本的视角,这种观点认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影响了他们有效融入城市社会;四是相关的经验收稿日期:2009-12-2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精神健康问题的社会学研究(08BSH022)作者简介:胡荣,男,福建寿宁人,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

5、士生导师,社会学博士;陈斯诗,女,福建安溪人,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97!研究,这些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描述和分析了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内容、障碍。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分析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上。首先,农民工对城市的经济适应主要体现为农民工的经济状况与市民经济状况差别的大小。经济状况的主要衡量指标有职业、收入水平、住房状况、消费支出的比重等。总的来说,近几年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适应比较低,大多维持在基本生存的水平,他们还处在城市生活的边缘,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只停留在表层适

6、应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工作变动频繁;失业现象严重;在劳动关系、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等方面待遇不公平;就业培训率低;业余生活单调;利益表达渠道匮乏等(黄黎若莲、郑功成,2006;徐志宴,2004;张时玲,2006;钱文荣、张忠明,2006)。而社会层面的适应主要指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互动的行为方式与日常生活方式方面的适应。衡量其社会适应的主要指标有闲暇时间的安排与社会交往(陈世伟,2008)。农民工作为新近进入城市社区的群体,与乡土社会保持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无论在意志品质、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无不打上乡土社会的印记。农民工从以

7、差序格局为特征的乡土社会、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社会后,在人际交往适应方面,显现出与城里人不一样的特征。心理适应指的是农民工内化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心理上获得认同。心理适应是进城农民工适应的最高等级,是真正融入城市的标志,可以量化为农民工对其与本地人是否平等、与城市关系的认知及自我定位。陈世伟认为,通过对农民工身份认同与城市归属感、社会接纳观与幸福感的考察,可以发现,农民工在心理层次上的适应比较低(陈世伟,2008)。王春光通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比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渴望得到最基本的公民待遇的愿望和意识更为强烈(

8、王春光,2001)。陈映芳认为,作为中国社会中的第三种身份,农民工的被建构和被广泛认同,既构成了现有农民工制度的合法性基础,也影响了乡城迁移者的权利意识和利益表达行动。在农民工的社会类别概念被不断强化、延伸的过程中,一方面农民工的权益状况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