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ID:9362051

大小: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9

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_第1页
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_第2页
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_第3页
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_第4页
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摘要: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中国观”大体经历了停滞的帝国、沉睡的雄狮、革命的堡垒、崛起的大国四个时期的曲折变迁。西方“中国观”变迁背后是以文化、制度、民主等观念性要素作为主要变量的软实力话语语境。作为对西方“中国观”的回应,中国软实力在塑造西方“中国观”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议题导向作用、观念构成作用和价值评判作用。明确中国软实力在西方“中国观”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中国软实力,形成对中国有利的西方“中国观”。    关键词:西方“中国观”;软实力;中国威胁论        以往对西方“中国观”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

2、中西文化比较等视角展开,从国际政治层面梳理18世纪中期以来的西方“中国观”可以从中探索其形成背后中国软实力的作用机制,以期从中国软实力的视角改变西方对中国的整体看法,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简短回顾:西方“中国观”的历史        变迁西方“中国观”是指美国、欧洲等西方社会中的领导层、智库精英和主流媒体对中国民众和中国政府的整体看法和宏观态度。总体来看,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中国观”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历史变迁,以下主要是从国际政治层面对西方“中国观”进行总结和归纳。    1.19世纪中期以前——“停滞的帝国”时期    18世纪中期

3、到19世纪中期的中国在西方眼里是一个“极其落后”、“封建僵化”的帝国,他们知道在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东方世界体系中,中国是霸主国,日本、朝鲜等小国是卫星国。西方学者至今也认为,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内部分成等级、四周用墙围住的国家。[1]早期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站在用西方基督教和民主政治改造中国的立场上,讨论中国的国民性问题。例如,美国传教士明恩溥(ArthurH.Smith)对中国的国民性不乏赞美之词,但基本上是持否定的认知基调。在辜鸿铭看来,作为一个美国人,他无法深刻地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即便如此,明恩溥对中国现实的评估也远远走在了美国政府的前面,大大影响了政府对整个中国

4、的认识,其著作也成为后来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必读书目。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一种漠视中国过去的历史哲学,始终将中国置于世界精神的发展之外,断定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更加巩固了关于中国处于停滞不变状态的观点,以致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人批驳他。这一时期主要由片面、不成系统的西方见闻和掌故构成对中国的认识。在许多西方人眼里,中国是落后的、奇异的,但是由于缺乏亲身体验和明确的事实根据,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落后根源,因此并没有真正看到中国的本质特点,对中国的种种误解和丑化也就在所难免。这一时期,西

5、方人习惯根据他们自己对国内政治和国际事务的看法发表评论。例如,中国清朝末年的改革运动和随之而来的共和革命“被看作中国开始接受西方价值观的证明”[2].直到现在,一般的西方论者对中国的认识还残留着西方价值标准的痕迹。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沉睡的雄狮”时期    在1840-194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流行着对中国的一种看法,即认为该国的贫困和劣政已经达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对于西方来说,富有而日益衰落的中国是掠夺的对象和自我发展的警示。在欧洲中心主义的支配下,中国几乎与“现代”、“进步”无关,“黄祸论”成为西方担忧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杞人忧天”式想象,

6、是最早的关于西方诋毁中国的系统理论。“黄祸”最初是指黄色人种蔓延的危险,此后又增添了意识形态的元素。西方对于中国人的态度都与中国人口的绝对多数及由此引起的深切恐惧有密切关联,为了阻止中国移民,他们不惜对中国人进行各种贬义的描述。西方对中国的恐惧还基于拿破仑的预言:“中国一旦觉醒,世界就会震动。”虽然当时中国军事和经济力量薄弱,表面上呈沉睡状态,但是内部已经动荡起来,中国晚清时期民族主义的新兴力量反映了晚清社会寻求自我实现的一种新的探索。海外留学生、妇女、商人和城市工人等那些一度被忽视的人在王朝行将就木之际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声。汤因比认为,中国在迟滞发展的反面,还得天独厚

7、地享用着不可能走向现代后期过量工业主义,因而能够创造出与此截然不同的第三种道路的机遇。西方对当时的中国存在强烈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极度鄙视清政府的无能和国民的劣根性;另一方面又担忧西方的船坚炮利唤醒了这头体格庞大的雄狮会给自己带来威胁,所以巴不得中国这头睡狮一直沉睡下去,落后下去。西方预感到觉醒的中国可能给世界带来的震动,因此争取把中国纳入西方的体系和阵营中。把中国的力量收归己有、为我所用是西方重新认识中国的动力和目标,从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市场到支持蒋介石政权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    3.新中国建立以后到冷战结束前——“革命的堡垒”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