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16608
大小:5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27
《专家解读“十一五”规划新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专家解读“十一五”规划新理念“新的发展起点”的深刻内涵中央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清醒地认识到,今后五年既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并存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认为,在这一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抓住可能面临的战略机遇: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住行需求迅速扩大,经济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展;产业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迅速展开,这些发展都会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城市化也在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以后形成巨大市场需求;全球化迅猛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通过参与
2、国际分工来加快自身发展。同时,我们也会遇到诸多问题: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矛盾不容忽视,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工业化加快,也会使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贸易摩擦也大大增多……一切表明,我们处在很重要的关口,可能面临着两种不同的前途。战略得当,我们就能趁势而上,实现既定目标;战略失当,就会延误发展时机,甚至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对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可喜的是,中央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保持了十分清醒的认识,并且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3、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组成员刘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央的《建议》用了一句话,‘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话说得非常乐观、非常自信,就是说未来发展中国是大有希望的。”科学发展观引领“十一五”“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在确立科学发展观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分析人士指出:“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由理念转化为实践的第一份五年‘路径图’。”“规划主要是把现在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重点、执政方式固定下来,其核心意义可以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中央党校研究室辛鸣博士如是说。此
4、次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对此,王一鸣认为,这次全会提出“科学发展”,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从以前的增长转到发展,再从发展转向科学发展。我们不仅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科学发展也是硬道理,惟有科学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胡鞍钢告诉记者,当前中国所面对的已经不是发展速度的问题,而是要明显改善发展质量的问题。“十五”时期,中国没有摆脱高
5、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模式。另外,我们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不断拉大,公共服务特别是医疗、教育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发展还很滞后。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为了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专家指出,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还需
6、要一整套体制与机制作保障。刘鹤指出,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利益环境、市场环境,使企业、各级政府、每一个市场的个体能够沿着新的轨道不断前进。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涉及改革的一系列任务。所以,《建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特别强调着力推进改革,一定要花更大的气力在关键的领域使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专家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对此,海外媒体评论说:中共对发展之理念的思考更加深邃,对发展的最终目的更加清醒,对社会问题采取的策略更加主动,自省、调节、提
7、高的执政机制更加成熟。以人为本凸显执政新理念国计当为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主张。“十一五”规划比以往更加关注民生。《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教育科学、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胡鞍钢告诉记者:“‘十一五’规划中8个指标,其中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就占了5个,经济指标只占了
8、3个。这个信号说明,‘十一五’将告别过去以GDP挂帅、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辛鸣进一步强调,综观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相当比例的社会民众并没有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十一五”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专家指出,当前,城乡差距不仅使众多农业人口沦为贫困群体,同时也使城镇居民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激励机制造成了国民收入的分化,而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偏向则加剧了这种分化。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