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文学之美

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文学之美

ID:9314307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7

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文学之美_第1页
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文学之美_第2页
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文学之美_第3页
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文学之美_第4页
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文学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文学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文学”之美——听邵俊峰老师《让文学与地理相遇》一课有感方明红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摘要: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越来越成为困扰我们一线地理教师的难题。最近笔者有幸听到了省特级教师邵俊峰老师的一堂课《让文学与地理相遇》,受益非浅、感触颇深。在邵老师的课堂上,我既感受到了文学之美,又复习了地理基础知识,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同行佩服的课堂。关键字:文学地理基础知识课堂之美从03年工作至今,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育已有13年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课堂模式过于单一、过于陈

2、旧,学生对地理课缺少兴趣度和兴奋度,也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的要求。正当我困惑之时,我有幸听了江苏省常熟市中学也是省地理特级教师邵俊峰老师的《让文学与地理相遇》一节课。在地理课堂上,邵老师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以扎实的基本功和表现力,成功的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语文学科中的文学知识和地理主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将相对枯燥的地理课变成学生踊跃参与、热情高涨的“诗歌欣赏课”。震惊之余、感触颇多: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地理课堂中如何引入“文学之美”?高中地理课堂应追求什么?一、教师的人格美—有较强的文

3、学素养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地理教师要想在课堂上体现“文学美”那么教师自身首先要有较强的文学素养。在邵老师的课堂上,我能深刻的感受到邵老师之所以能上出如此精彩的地理课,这和他本人所具有的较高的文学修养是分不开的。这点从邵老师撰写的大量论文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他在课堂上用富有磁性的嗓音朗读诗歌的时候,我想作为学生应该是比较崇拜的;当他细致而又准确的分析诗歌意境的时候,我想学生也会瞬间对邵老师产生敬佩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个人的文化修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认为教师必须耐住寂

4、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能动读书、灵活读书。在知识储备和更新上,一刻也不能停止自己的继续学习和提高,既要读专业书籍,也要读其它优秀文学作品;既要读中国文学,又要读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其次要注重积累。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胸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中无墨,怎能泼洒成文?可见,日常的积累十分重要。当然教师既要注重间接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直接知识的积累。文学的积累不仅是阅读的积累,也是除知识积累之外的人生积累,“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都是看书积累的经典名言,这道出一

5、个真理,教师要有孜孜以求的对文学修养的素质,才可能带动学生产生提升文学修养的渴望。一、教学的内容美—地理知识和诗歌内容巧妙结合邵老师的课给我留下另一个比较深刻印象的是他将著名诗人远帆的《我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和高中地理河流一节一轮复习巧妙的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掌握。在上课前,邵老师就在学案上准备了中国主要河流的填图以及河流和地形、气温、降水、植被、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上课前对即将要学的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课堂上,邵老师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分段倾听配乐朗诵,并要求学

6、生对照诗歌内容找出和我们高中地理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在第一段诗歌中,邵老师重点分析了岸柳砌石,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岸柳砌石,并在此基础上让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找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找到诗歌中所表现的岸柳砌石,最后展示本校的实景照片进一步加深同学的印象。在诗歌的第二段,邵老师又重点强调了“我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邵老师巧妙的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融合到了课堂之上,让学生自己站起来讲讲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诗歌的第四段“山崖前我沉思成一条深涧,广原上我舒展作一片平滩”邵老师又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结合自己的个人理解谈谈如何从地理学角

7、度来理解这两首诗,从听课的课堂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课堂反应还是不错的,基本能将之前所学的地理知识和诗歌联系起来,前一句强调河流的侵蚀作用,后一句主要强调河流的沉积作用。当分析到诗歌第五段的时候,在优美的朗诵结束后,邵老师让学生自己找出诗歌中能联系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的诗句,这无疑对学生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从老师找出到自己独立寻找,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强调的受之于渔的理念。而学生也通过前面四段诗歌的训练,也基本能从诗歌中准确的找出相关的知识,如为什么“我的盛夏浑浊而暴愠”?可以联系到河流的补给类型;还有从“我还给冬季以坚冰”,联系到我

8、国哪些地方的河流有“坚冰”?类似这种精彩的诗歌与地理的碰撞在邵老师的课上还有很多。作为一名听课者,我自己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同学的热情和兴趣,整节课下来不仅自己的诗歌欣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学生自身的地理基础知识也有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