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沉思》读后感

《美的沉思》读后感

ID:9295821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7

《美的沉思》读后感_第1页
《美的沉思》读后感_第2页
《美的沉思》读后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美的沉思》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的沉思》读后感读大学时,在恪蒙老师的影响下接触到蒋勋的一系列作品,后来就沉迷其中不愿出来...  从蒋勋老师解读的《高棉的微笑》入“坑”,到《美的沉思》《吴哥之美》《破解梵高之美》《破解莫奈》《破解达文西之美》等等。一路读下来,如同闯入一片艺术森林,里面阳光和煦,雨露耀眼。今年暑假又重读了一遍《美的沉思》,梳理了些许读后感如下:  本书中,蒋勋老师以美学的视角梳理了中国艺术脉络,  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在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中,引导我们逐渐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直至找到它

2、们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关于美和自由  “人类终极的自由,便是审美上的自由。审美的自由,是一种心灵的自由。经济上困窘,政治上被限制,思想上受禁锢,但仍然可能有心灵上审美的自由。一个人必须得到了审美的自由,才能称得上是个独立和完整的生命。”  关于中西方的美  西方人强调科学范式,“美”在于焦点透视,即使是绘画,也拘泥于固定规格的硬框形式。中国则不一样,强调自由,“美”在于移动视点,比如绘画与书法,中国传统绘画往往坚持忠于自然,卷轴成为中国绘画特有的形式。中国卷轴式

3、绘画,展现一种延续的、展开的、无限的、流动的时空观念,左手展开画卷,右手却又收起起始部分,留给观赏者的,是正在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沉思造就美  美是心灵对自由的向往,没有美,没有沉思,便成就不了文明。心中有向往,专注于物质,专注于技术,专注于劳动,专注于眼、耳、鼻、舌、身,专注于自己的感官与思维,心无旁骛,便有了文明。文明是静定下来沉思的力量,沉思泥土,沉思水,沉思火,沉思自己的手,最后会产生一个像半坡陶钵那样动人的作品。沉思火里的釉料流动,会产生宋代钧窑窑变得灿烂绚丽。沉思水,沉思墨,沉思笔毫在纸上渲染开来的痕迹

4、,会是米芾的书法,会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关于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这一观点,蒋勋老师的解释是:一朵花,能够在上亿年生物演化过程中存活下来,靠的就是“美”,“花的美其实是一个计谋”,如果没有红色,不会吸引到蜜蜂来为它授粉;如果是一朵白色的花,就得靠自己的香味!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读到此处,联想到如今社会也很是恰当。  《美的沉思》这本书美的像诗,不像论述。  “天圆地方:汉代的形上美学”、“水平与波磔:汉代隶书与建筑上一条线的完成”、“石块里的菩萨之笑:南北朝的石雕艺术”、“墨分五彩:宋

5、代的水墨革命”、“悲愿激情之美:敦煌的北朝壁画”……文笔清丽流畅,感性与理性之美不言而溢。  最后,再次重读此书最受用的一句话是:美是回来做自己!  存在即合理。“美”是做回自己,只有认同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美。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方式,尊重他人的审美情怀,尊重不同民族的审美,万物并育,才是一个社会长久深厚的福气。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之前有好多读者和评论家说蒋勋是美的领路人,蒋勋老是并不认同,他认为,美,并没有没有“领路

6、人”,走到自然终,天宽地阔。月光、花木,水声,松风,潮汐,都可以是美的“领路人”。  时光终将流失,然而美的记忆长存。“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蒋勋《美的沉思》,在艺术与历史之间漫步,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门窗,也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中生机勃勃的大美。  “美”,是一种心中的坚持;“人”是美的核心价值;因为“美”,我们继续前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