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88251
大小:8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6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概述、口服药物的吸收、非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代谢、药物排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药剂学生物药剂学概述、口服药物的吸收、非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代谢、药物排泄一、生物药剂学概述定义: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疗效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药剂学分支学科。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体内过程分布:药物吸收并进入体循环后向机体可布及的组织、器官和体液的转运过程代谢:药物用于机体后,在体内的酶系统、体液的pH或肠道菌丛的作用下发生结构转化或称生物转化的过程排泄:吸收进入人体内的药物或经代谢后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肾-尿排泄、胆汁-肠道-粪便排泄、肺呼吸排泄、皮肤汗
2、腺分泌排泄、乳汁分泌排泄等)定义: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相对生物利用度: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血管外给药制剂与静脉注射剂的药-时下面积(AUC)之比研究方法:血药浓度法、尿药浓度法、药理效应法生物利用度剂型胃肠道内的代谢分解影响因素肝脏首过作用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实验动物的影响年龄、疾病及食物等因素的影响药剂等效性: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制成的同一剂型,其质量指标符合同一规定标准时所具有的质量性质。是药物制剂生产、流通与使用时的最低质量要求。定义: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予相同的剂量,其吸收速度和
3、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评价方法生物等效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方法(受试者≥100例)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Cmax、Tmax、AUC是制剂间生物等效性评价的最主要评价方法研究单位的基本要求供试品的基本要求参比制剂的选择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健康人,年龄18~40周岁,同一批受试者年龄不宜相差超过10岁,性别以男性为宜对受试对象的要求儿童用药以健康成人作为受试者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基本要求妇产科用药品需以健康妇女作为受试者试验设计:随机交叉试验设计方法洗净期:一般不小于7个半衰期,洗净期通常为1周或2周给药剂量与方法: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服药剂量为该药的临床常用量,最大不得超过最大安全剂
4、量采样点的确定服药前取空白血样、峰前至少取4个点,峰后取6个后6个以上点,总采样点不少于11个采样持续到受试药物原形或其活性代谢物3倍半衰期后,或持续采样至血药浓度Cmax的1/10以后试验中的医学监护结果处理方法二、口服药物的吸收组成:类脂质、蛋白质、少量多糖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半透膜特性、流动性转运机制特点举例被动扩散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无部位特异性大多数药物以这种方式吸收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有饱和现象、有竞争抑制现象、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有结构特异性、有部位特异性K+、Na+、
5、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有机酸、有机碱等弱离子电解质促进扩散需要载体、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有饱和现象、可被结构类似物质竞争抑制、不消耗能量、转运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单糖类、氨基酸等高度极性物质胞饮作用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蛋白质、多肽结构:对称膜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胃:吸收机制是被动扩散为主十二指肠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小肠空肠吸收机制是被动扩散为主回肠盲肠大肠结肠吸收机制是被动扩散为主,兼有胞饮和吞噬作用直肠胃肠液成分与性质对吸收的影响胃排空对吸收的影响生理因素蠕动对吸收的影响循环系统对吸收的影响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因素食物对吸收的影响药物的解离度、脂溶性等理
6、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剂型因素药物的溶出速度对吸收的影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药物的具体剂型、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三、非口服药物的吸收1.注射部位吸收除血管内给药没有吸收过程外,其他途径如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都有吸收过程。转运方式扩散脂溶性药物扩散后通过毛细血管内皮吸收皮内: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皮下:需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时可采取皮下注射滤过水溶性药物主要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细孔进入血管皮下与皮内注射:由于皮下组织血管少,血流速度低,药物吸收较肌肉注射慢,甚至比口服慢。给药部位与吸收的关系动脉内给药:可
7、使药物靶向特殊组织或器官腹腔内注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鞘内注射:克服血-脑脊液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被动扩散和注射部位的血流血流量大小及吸收速度: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淋巴流速影响水溶性大分子药物或油性注射液的吸收影响因素局部热敷、运动等可使血流加快,促进药物的吸收分子量小的主要通过毛细血管吸收,分子量大的主要通过淋巴吸收药物从注射液中的释放速度是药物吸收的限速因素:水溶液>水混悬液>O/W乳剂>W/O乳剂>油混悬液2.肺部吸收肺泡呈薄膜束状,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脏首过效应影响呼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