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ID:9267720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5

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_第1页
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_第2页
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块“奶酪”引发的思考通用技术组任海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出于求生的本能,谁都要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不断的调整自己,正所谓“适者生存”。这个道理早已被先哲们看透,所以孟子警告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而,更关键的问题是: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并做出明智的选择呢?最近拜读了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没想到这小故事里还蕴藏着大道理,自觉获益匪浅,值得回味。其实故事本身很简单:有四个有趣的小家伙在迷宫里寻找奶酪。一天,他们共同找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站,但是没过多久就被他们挥霍一空。面对“奶酪没有了”这样的变化,四个小家伙做出了不同的

2、抉择,于是故事围绕着他们的心理变化和行动反应展开了。整本书的内容虽然通俗易懂但却寓意深刻,每个肯花心思去挖掘其深意的人都能从中各取所需,这可能正是它风靡全球的原因吧。在这里,“奶酪”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可以是一份工作、一种人际关系或一个生存环境,也可以是名车、豪宅、自由和权利,还可以是别人的认同和老板的赏识……因人而异。我们之所以对它孜孜以求,是因为我们认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如果我们得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奶酪”,常常会沉迷其中,丧失勇气和斗志;如果我们失去它或者被别人拿走它,我们将会遭受莫大的痛苦和伤害——这都是人之常情。而“迷宫

3、”则喻指我们不断寻找幸福的场所,比如就读的学校、工作的单位和生活的社区等。显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想要的东西都不尽相同,然而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还在于内心的态度和处事的方法。所以故事中的四个主角也各有特色,他们非常有代表性,几乎涵盖了所有人应对变化的方式:小老鼠嗅嗅能够及早的嗅出变化的端倪,而匆匆发现变化后则会立刻采取行动——它们代表了我们人性中简单的一面;小矮人哼哼总担心事态变得更加糟糕而否认、抵制变化,而唧唧虽然也常迟疑,但在发现变化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后能够勇敢自嘲并学会及时的调整——他们代表了我们人性中复杂的一面。不管我们以哪一面应变,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迷

4、宫中找到出路,从而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品味成功。成功——谈何容易!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世上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了他们各自的“成功”而疲于奔命。于是,我不禁想到:教师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稳定”的职业,那么,我们波澜不惊的工作是否就一成不变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奶酪”是什么呢?也会有人动我们的“奶酪”吗?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而我们的“成功”又是什么呢?我们中学教师的工作有个特点:就是以三年为一个轮回,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所以很多老教师都这样鼓励或宽慰新教师:教过第一轮就好了;很多年青人也是这么想的:熬过第一轮,以后就轻松了——因为每轮都教相同的内容,那还不熟能生巧啊。可是事实

5、却表明:即使每轮都教一样的内容,有些老师的教学能力还是停步不前甚至会发生倒退。还有一个更普遍的现象是:许多教师甚至是名师在教过了多轮以后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对教育工作再也提不起兴趣甚至会心生厌烦。这是为什么呢?许多人都想当然的认为教师的工作单调而枯燥:每天除了上课、批作业、吃饭就是睡觉,况且所教知识早已烂熟于胸,闭着眼睛也能倒背如流——每天都像机器一样按预定程序运转,这样的日子过久了,当然会失去对工作的热情了。可是,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昨日重现”怎么可能呢?首先,在客观方面:第一,虽然每年所用的教材都大同小异,但是知识本身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的啊。如果在日新月异的二十一

6、世纪还传授几十年前的落后知识和陈旧思想,不但学生们难以接受,恐怕就连我们也会觉得自己像个了无生气的出土文物——一个迂腐的学究怎能不倦怠呢?如何能在旧有的课程框架内加入新的内容、有效促进知识的“新陈代谢”、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时效性,难道不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变化吗?第二,每一届的学生身上都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及其自身特点,即使是同一届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3。例如:当我国步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后,特别是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社会思想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同时,学生获得社会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与教师是同步接受信

7、息的。这样,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与在社会上听到的、见到的不一样的矛盾现象经常发生,教师的权威性因此而降低。这时,如果仍然像过去那样片面的强调正面灌输,效果自然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好——那时学校德育与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基本上是一致的。又如:高中生在入学时多会在知识的衔接、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活节奏和学习强度的适应等方面出现问题;进入高三则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和对未来的困惑。如何根据学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的应有之义。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观念的转变,不同的时代会对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与期待。比如在战争年代或冷战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