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

ID:9267250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5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_第1页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_第2页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目前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农村的法治建设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对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农村法治状况进行了调研和问卷调查,从中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法治环境差、农村法制不健全等,导致农村法治进程比较迟缓,在调研的基础上,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作了分析和思考,以期对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程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法治;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026

2、-02    一、新农村建设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  (一)法律知识的获取途径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低  在调查的对象中,对于了解法律知识主要途径的问卷中,超过50%的人选择了电视,选择政府宣传的占到15%,亲戚朋友介绍的占8.9%。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这方面,一方面表明现在电视媒体对于法律知识加大了普及力度,另一方面也说明老百姓的文化、精神生活相对贫乏,了解法律信息的途径有限。大部分被调查者不知道哪部法是调整什么社会关系的,至于通过法律维权就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了。对于如何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先寻求法律帮助再采取其他途径解决的占20.6%,先

3、想到法律,但先用其他途径的占40.8%,先采用其他途径,后采用法律途径的占35%,直接用其他途径,不通过或者没想到用法律手段的占3.6%。  (二)缺乏法律信仰,缺少维权意识  所调查的问卷显示,有21.53%的受访者认为司法可能不公平,对于执法机关持不太信任的占到40.28%;认为司法机关人员素质一般的占60.22%;对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分辨不清,认为影响司法机关公平执法的因素的“人情关系”和“金钱贿赂”占到50%以上。这说明农民所具有的法律意识是比较模糊的、非规范化的,权利意识淡薄,对法律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更注重利用道德的力量来调节和解决纠纷,人治意识强于法治意识。在被

4、问及法律的作用时,35.6%的被调查者回答是政府用来管老百姓的,9.5%的人认为是老百姓用来限制政府的,认为既管老百姓也限制政府占到16%,认为保护老百姓的占10.5%,认为是保护每个人的占20%。不规范的法律意识,与长期受皇权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出现法律问题时,习惯性地把自己定位为义务人,而权利意识比较淡薄。而作为法治社会精神要素的法律信仰,对于农民来说更是缺乏,无诉意识根深蒂固、轻法意识浓厚,畏法意识广泛存在。  (三)农村法制不健全,风俗、宗教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近几年,中国涉农问题立法的数量不断增加,立法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中国关于三农的法律仍然存在大量的盲区,

5、有些条文的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强,甚至有些立法没有把农民纳入到市场体系之内。另外,在所调查的青龙满族县,风俗习惯依然主导着大部分农民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按照法律之外的宗教、风俗习惯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甚至在法院审理案件时,由于现行法律精神与农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相冲突,有时会引起农民集体上访、闹事阻碍法院审判案件等情形。  二、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欠发达,文化水平落后  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交通不便。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农民法治意识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由于经济文化水平的落后,人们不愿意也无力去了解

6、和学习与他们生活相对较远的法律。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人的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看报纸的屈指可数。就是看电视也基本上是几个地方台,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和农民频道能收到的寥寥无几。  (二)法律知识匮乏,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  通过调查显示,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非常突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更不知道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在解决问题时分不清道德、政策和法律的范畴。传统习俗和文化深深影响着农民的法律意识,成为农民法律意识落后的历史原因,主要表现在:重权轻法,人治观念;情义本位,人情观念;重刑轻民,刑罚观念,与新农村法治建设很不适应。  (三)法治环境差,政策安排不力  法治

7、意识需要法律组织的普及、健全以及相应监督体系的完善,法治环境差,政策安排不力是农民法治意识落后的现实原因。在所调查的农村,法律资源极为缺乏,维权成本较高,“人治”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评价,把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使法治环境受到较大干扰。乡(镇)、村权责划分不清,甚至还有少数领导干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等不良社会现象,部分乡(镇)、村干部的素质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法律意识淡薄,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目前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农村的法治建设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对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农村法治状况进行了调研和问卷调查,从中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法治环境差、农村法制不健全等,导致农村法治进程比较迟缓,在调研的基础上,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作了分析和思考,以期对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程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法治;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026

2、-02    一、新农村建设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  (一)法律知识的获取途径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低  在调查的对象中,对于了解法律知识主要途径的问卷中,超过50%的人选择了电视,选择政府宣传的占到15%,亲戚朋友介绍的占8.9%。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这方面,一方面表明现在电视媒体对于法律知识加大了普及力度,另一方面也说明老百姓的文化、精神生活相对贫乏,了解法律信息的途径有限。大部分被调查者不知道哪部法是调整什么社会关系的,至于通过法律维权就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了。对于如何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先寻求法律帮助再采取其他途径解决的占20.6%,先

3、想到法律,但先用其他途径的占40.8%,先采用其他途径,后采用法律途径的占35%,直接用其他途径,不通过或者没想到用法律手段的占3.6%。  (二)缺乏法律信仰,缺少维权意识  所调查的问卷显示,有21.53%的受访者认为司法可能不公平,对于执法机关持不太信任的占到40.28%;认为司法机关人员素质一般的占60.22%;对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分辨不清,认为影响司法机关公平执法的因素的“人情关系”和“金钱贿赂”占到50%以上。这说明农民所具有的法律意识是比较模糊的、非规范化的,权利意识淡薄,对法律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更注重利用道德的力量来调节和解决纠纷,人治意识强于法治意识。在被

4、问及法律的作用时,35.6%的被调查者回答是政府用来管老百姓的,9.5%的人认为是老百姓用来限制政府的,认为既管老百姓也限制政府占到16%,认为保护老百姓的占10.5%,认为是保护每个人的占20%。不规范的法律意识,与长期受皇权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出现法律问题时,习惯性地把自己定位为义务人,而权利意识比较淡薄。而作为法治社会精神要素的法律信仰,对于农民来说更是缺乏,无诉意识根深蒂固、轻法意识浓厚,畏法意识广泛存在。  (三)农村法制不健全,风俗、宗教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近几年,中国涉农问题立法的数量不断增加,立法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中国关于三农的法律仍然存在大量的盲区,

5、有些条文的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强,甚至有些立法没有把农民纳入到市场体系之内。另外,在所调查的青龙满族县,风俗习惯依然主导着大部分农民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按照法律之外的宗教、风俗习惯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甚至在法院审理案件时,由于现行法律精神与农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相冲突,有时会引起农民集体上访、闹事阻碍法院审判案件等情形。  二、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欠发达,文化水平落后  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交通不便。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农民法治意识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由于经济文化水平的落后,人们不愿意也无力去了解

6、和学习与他们生活相对较远的法律。在我们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的人的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看报纸的屈指可数。就是看电视也基本上是几个地方台,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和农民频道能收到的寥寥无几。  (二)法律知识匮乏,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  通过调查显示,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非常突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更不知道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在解决问题时分不清道德、政策和法律的范畴。传统习俗和文化深深影响着农民的法律意识,成为农民法律意识落后的历史原因,主要表现在:重权轻法,人治观念;情义本位,人情观念;重刑轻民,刑罚观念,与新农村法治建设很不适应。  (三)法治环境差,政策安排不力  法治

7、意识需要法律组织的普及、健全以及相应监督体系的完善,法治环境差,政策安排不力是农民法治意识落后的现实原因。在所调查的农村,法律资源极为缺乏,维权成本较高,“人治”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评价,把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使法治环境受到较大干扰。乡(镇)、村权责划分不清,甚至还有少数领导干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等不良社会现象,部分乡(镇)、村干部的素质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法律意识淡薄,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