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经典著作

中医十大经典著作

ID:9246249

大小:32.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5

中医十大经典著作_第1页
中医十大经典著作_第2页
中医十大经典著作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十大经典著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十大经典著作中医经典著作共有十部;这十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十部经典著作是:《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它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医学史的重要著作。《黄帝内经》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为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素问》内容包

2、括人体藏象(解剖生理)、经络等中医理论及病历病机、诊断、辩证、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灵枢》与《素问》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俞穴、针灸等。《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十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到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其中一至二十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

3、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开本草学先端。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4、《伤寒论》、《金匮要略》创立辨证论治,历来被视为医门之圣书。《伤寒论》十卷、二十二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论述了伤寒等外感热性病的病理、诊断、治疗及用药。《金匮要略》六卷二十五篇,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皮肤科等四十多种杂病的治疗方法一百三十九条,二百六十二方,以脏腑经络学说作为基本论点,重视内脏间的整体联系性,强调保持人体的正气,同时也不忽视去邪。《中藏经》托名华佗所作;是一本脏腑辨证专书。作者不仅对脏腑寒热虚实生死顺逆辨证进行了大篇幅的阐述,而且全书均体现了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思想。《中藏经》对脏腑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它对病的划分上,其以脏

5、腑分证的手法主要有三。而更重要的是该书具体的脏腑辨证方法:脏腑辨证首论阴阳;虚实寒热,脏腑有别;外感内伤,辨从脏腑;以脏气为根本判别预后。《中藏经》上、下两卷共载医论49篇,上卷以内科杂病为主,分论阴阳、寒热、虚实脉法,脏腑辨证,传尸、痹证、中风、痈疽、水肿、诸淋等内容,下卷列诸病治方60首。《脉经》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中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八篇,第一次把病脉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24种,根据形体辨别,阐

6、明其所主病证,结合望、闻、问三诊加以研究。虽然《脉经》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育也把它当作必修课。《针灸甲乙经》为首部针灸学专著;《甲乙经》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和症状等共计800多种。例如:该书所分述的热病、头痛、痓、疟、黄胆、寒热病、脾胃病、癫、狂、霍乱、喉痹、耳目口齿病、妇人病等等,也基本上达到了条分缕析,内容比较丰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的治疗学方法。《黄帝内经太素》本书是我国历史

7、上对《黄帝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最早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内经》版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亦为医门重典。三十卷,唐初医学家杨上善所撰。此书自南宋以后便在国内佚失,直至清朝末年,才由杨守敬在日本发现仁和寺旧藏古代卷子抄本(残存23卷),并影写携最。这十部中医经典,实际上是在原四部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其他重要典籍而组成。著名中医教育家任应秋先生认为,中医经典虽然是研习中医学术必读,但因其文字古奥,寓理深邃,使初学者难以理解;即使是学过一些中医基本理论的人,对如何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也难度较大。因而

8、,必须首先从《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这"四小经典"入手,然后再读"十大经典",这样就配套成龙了。经典一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