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 学术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动态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 学术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动态

ID:9245645

大小:3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25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 学术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动态_第1页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 学术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动态_第2页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 学术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动态_第3页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 学术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动态_第4页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 学术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动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 学术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动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究竟错在哪里吴忠民【专题名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号】F13【复印期号】2007年06期【原文出处】《北京学报:社科版》2007年1期第1~7,14页【作者简介】吴忠民,中共中央党校教研室,北京 100091吴忠民,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对于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观念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发展进程的推进,这一提法逐渐显露出其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相抵触;没有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政策两个层面

2、的公正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格格不入;将这一提法泛化并覆盖非经济领域;意味着现代政府主要职能的错位;对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的定位有误。从长远看,这一提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对现代社会的制度建设不利;对改革和发展的有机统一不利;对公正合理的社会结构的形成不利;延缓了合理、健全的社会政策的制定。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以社会公正为基本理念和基本准则,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化推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关键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局限性/以人为本/和谐社会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中国的改革发展正处

3、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缺乏足够的经验,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观念。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但是,应当看到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严格说来只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性提法,其自身包含着一些明显的局限,只适用于中国改革发展的初始时期。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课题的提出,这一策略性提法已逐渐显现出其重大的历史局限性。所以,应当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重新认识其得失,并做出必要的矫正①。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法的历史意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处于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

4、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意思是,就经济效益和公平问题的关系而言,经济效益问题是第一位的,优先于公平问题;但是,公平问题也并非可有可无,应当属于被予以兼顾的范围。而这一提法中所谓的兼顾公平,无非包含两层含义:(1)应当在重点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公平问题;(2)当经济效益和公平两者间出现抵触、矛盾甚至是对立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前者,甚至有时为了确保经济效益可以暂时地牺牲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管人们对于这一提法有怎样的认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谁都不否认这一提法在改

5、革开放初期所具有的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无可争辩的历史合理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有助于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确立并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不可能按照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本身来看,所谓的计划又具有自上而下的行政强制性,而且,计划涵盖了信息反馈机制和行为调整机制而不可能具有可行性,而且由于生产单位与劳动者缺乏经济利益的独立性而降低甚至丧失了其生产积极性。计划经济体制在其实际运作中,把人仅仅视为庞大的计划体系中的一个被动部件,要求社会成员为了未来而牺牲现

6、在,要求劳动者的无偿付出和服从。这样一来,生活状态便成为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明显特征。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则强调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反对经济的从属性地位;强调经济发展自身的自主性,反对行政权力对于经济的全面干预;强调社会成员经济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反对以任何借口来漠视经济生活。这样,便从理论依据的层面上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合法性,提高了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位置,普遍增强甚至强化了社会成员的经济意识,从而有力地消解了计划经济体制,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说,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密

7、不可分。(二)有助于冲破和消解平均主义式的、绝对的平等观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所认同的是一种畸形的平均主义式的、绝对的平等观。当时,由于整个社会过于重视阶级整体,因而对于个人的基本权利自然也就会过于看轻。相应的,个人的能力和独特利益以及个人的多层次需求(如生理的、安全的、归属的、尊严的、自我实现的等)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再者,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用于分配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为有限。在这种条件下,要建设的一个公正社会就只能是一个貌似平等的平均主义社会,而不可能是真正的公正社会。因此,当时的社会对于个人只能是看重结果的均等、最终状态的相似,即相似的获得

8、、平均的分配。当时,个人的收入非常相似。以职工收入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70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