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电影悬念

重新理解电影悬念

ID:9234950

大小:799.0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24

重新理解电影悬念_第1页
重新理解电影悬念_第2页
重新理解电影悬念_第3页
重新理解电影悬念_第4页
重新理解电影悬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新理解电影悬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0年5月第17卷第3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May2010V01.17No.3重新理解电影悬念陈瑜(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上海200235)摘要:电影悬念设置是各种类型的电影中普遍存在的,它既是电影叙事手段又与观影心理密切相关,承担着调动并维持观众观影兴趣的叙事功能。对电影悬念的理解是与其他虚构类叙事性艺术的悬念问题紧密相联的。悬念是创作者通过对某些特定信息(往往与生死攸关的危险、令人期待的欲望等有关)予以隐藏或强调的叙事技巧在虚构叙事性文本中所预设的,引发接受者产生期待(正向度情感)

2、或恐惧(负向度情感)等不确定性情感反应的叙事活动。悬念具有跨媒介性质,电影以其特有的媒介和表现方式,拥有了更加复杂的悬念生成机制。关键词:悬念;电影悬念;电影媒介;中图分类号:J9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6522(2010)03-0042.1l一、电影的“悬念依赖”对于电影而言,尤其是叙事类影片,悬念设置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观众对观看过程中的悬念体验也早已习以为常。也许正因为这样,美国剧作家威·路特不满意仅仅“把可怕的哥特故事、凶残的谋杀案件和其他让人毛骨悚然的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叫做“悬念故事”,在他看来,“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悬念故事”。[1]171可以说,威·路特的看法代表着人们

3、有关电影悬念的常识,我们可以将之概述为下面三个要点:其一,悬念与故事密不可分:故事离不开悬念,悬念也无法自足于故事之外。其二,悬念在戏剧性事件中的体现最为典型。戏剧性事件的叙述要求叙述者不仅能够将故事中所积蓄的叙事动力充分展开,而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展开的时间、程度及其前进的方向。威·路特将这种叙事动能比喻为“炸弹”,“从广义上讲,他埋下了一颗炸弹,这颗炸弹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感情的,然后把它留到最后爆炸。这样,他把戏剧中的能量收稿日期:2010-03-30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08YS29)。作者简介:陈瑜(1975-),女,河南鹿邑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

4、士,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与批评。一42—万方数据第3期陈瑜:重新理解电影悬念释放出来,这种能量就是悬念。⋯"2其三,危险性的事件最容易产生悬念,悬念往往与可怕、凶残、毛骨悚然等性质有关。那么,大部分故事为什么要依赖悬念?从叙事的角度看,悬念是一种推动故事展开的动能,但从最直接的功能来看,悬念是维持读者(观众)阅读(观看)兴趣的重要手段。任何叙事都具有一定的长度,而读者和观众的注意力则是相对有限的,“根据现代动力心理学的研究,常人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专心致志地介入其中的最长单位是十一秒,超过这个时间就需要主体采取强制措施。这种强制对篇幅较短的作品自然不成问题,但在阅读篇幅较长的作品时则是个

5、障碍,因为过多的强制会使心理产生疲劳”。【2j因此,如何克服读者(观众)关注度短暂的缺陷,让他们爱不释手、沉迷其中,便成为作家和导演绞尽脑汁要解决的事情。悬念的设置和营造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正如狄德罗所说,任何戏剧都要注意兴趣和惊奇因素。所谓兴趣,就是“尽早把结局揭示出来,让观众不问断地处于悬念之中,期待着将揭开人物谜团的光明——他们一直在做什么,他们是什么”。他还认为:“对内容一无所知,心中充满迷惑,只能激起观众的好奇;而观众已知的、并不停地期盼的事情更能使他们心烦并打动他们。”【3J雷蒙一凯南在《虚构叙述作品》中提出的问题也是:“本文如何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其答案就是悬念——“叙

6、事本文巧妙地使读者一直怀着‘到后面一切都会明白’的希望,并以各种微妙的方式暗示:‘妙处在后头,现在还不能搁下不读’,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好奇心或悬念。”MJ14那么,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倾向,如果人对某事某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便会自觉地形成对该事物的长期而持续的关注,由此兴趣便成为人们认识事物、探究规律的心理动力。如果产生了兴趣,人便会注意力高度集中,自觉排除各种干扰而投入其中;而如果一旦失去了兴趣,人的注意力便会分散,即使没有外界的干扰因素,人也会开小差。在文学阅读和电影观影中,兴趣会对读者和观众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读者、观众兴趣的调动便

7、成为作家和导演必须考虑并予以解决的问题。读者和观众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在现代社会甚至上升到经济的层面,成为支撑文化工业生产和再生产的原动力。1977年,高德哈巴提出了“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将这种心理素质所潜藏的商品属性充分挖掘出来。从心理学角度看,注意力(所谓“兴趣”的特征正在于注意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具有对行动的引导功能,而这一行动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就是持续的阅读或观看,而从商品消费的角度来说,正是消费和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